
犯罪产业链延长、参与主体增多、活动更加隐蔽、非法资金流向更加复杂。10月27日,黄浦区检察院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最新特点。
黄浦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副主任李进介绍,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该院共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9件364人。
从案件基本情况来看,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受案数逐年上升,2021年受理的案件数和人数分别是2020年的2.4倍和2.1倍,主要集中在侵犯商标类、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几类罪名,以侵犯商标类犯罪居多,约占8成案件数量。
二是跨区域犯罪频发,犯罪产业链日趋成熟,各环节深度分散隐匿。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制假地与销假地往往分散多处,彼此联络更加隐蔽,犯罪参与主体增多,对侦查取证、行为定性、数额认定都带来更大挑战。
三是犯罪主体以共同犯罪为主,单位犯罪增幅明显。这与犯罪产业链延长、犯罪参与主体增多相关联,同时,也发现不少企业开设多家关联企业、工厂,分工协作,其中有些企业还一并开发自有正规品牌产品,在暗中运作实施制造侵权产品的犯罪行为,使得犯罪活动更加隐蔽、非法资金流向更加复杂。
四是互联网仍是知识产权犯罪高发领域。利用互联网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数量仍继续走高,具有隐蔽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出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其场所早已由线下转为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软件等媒介更易兑现假货利润。
李进表示,针对这些特征情况,黄浦检察院通过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类案办理规范及类案证据审查指引、充分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助力企业健全机制和规范管理等举措,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助力维护市场秩序、创新秩序和司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