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第二届区域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研讨会日前举办。会上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联合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打造“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与上海的联动发展指数最高。
在研讨会上,“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可视化系统启动。该系统按照“五位一体”功能架构设计,能实时展示区域合作联动现状,实现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大数据应用、专报生成等系列功能,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及时推送区域合作动态,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新型区域合作高效、有序、协调运行。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解读了2021年“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据了解,该指数综合考虑市场、社会、政府三个层面的合作,构建起涵盖产业关联、商贸联系、创新合作、交通人口、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合作7个方面近50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元流量与关系数据,对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间的区域联动现状进行量化分析。指数研究对象共145个城市,涵盖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其他副省级城市,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主要城市以及上海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城市。
从指数研究结果来看,上海与样本城市间的区域联动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梯度分布特征,可以分为强联动、较强联动、一般联动、较弱联动和弱联动五类。北京与上海的联动发展指数最高,另外苏州、杭州、深圳、南京与上海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基础和较强的联动发展特征,这5个城市共同构成了强联动样本。此外,较强联动样本城市依次包括武汉、无锡、广州、宁波、成都、合肥等城市。
张学良院长指出,与上一年相比,排名较前的城市相对较为稳定,变动幅度整体较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海与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合作内生于各自发展需求之中,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