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和修改法规121件,组织执法检查35项,晒一晒上海人大五年的“立法成绩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3-01-10 09:19

摘要: 一次次创制性立法,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废旧立新,既是市十五届人大的履职成果,也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最佳体现。

制定和修改法规121件、作出废止决定2件,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78项,组织执法检查35项,开展专题询问8次、专题调研16项;听取讨论重大事项报告26项,作出重大事项决定22项……一次次创制性立法,一次次与时俱进的废旧立新,既是市十五届人大的履职成果,也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最佳体现。


五年来,“浦东新区法规”首次进入公众视野;“老小旧远”有了更细化的法规法条支撑;而许多个被冠以“首部”之名的法规,成为了探索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立法的一次次成功实践。


“小切口”解决民生领域“大问题”


为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城市形态更新和功能重塑,着眼城市管理精细化及人文之城建设,积极发挥法治功能作用。


上海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占总人口的36.3%,已达到了“三人行,必有一老”的局面。针对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条例》,制定全国首部《家政服务条例》,连续三年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以及社区养老专项监督,推动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新手爸妈育儿力不从心?《关于修改〈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为许多家庭注入强心针。家门口有没有靠谱的托育机构?《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条例》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填补0至6岁托育服务在地方法规上的空缺,通过地方立法保护“社会最柔软群体”。


此外,《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成为上海首部针对公共空间的立法,平衡了上海的秩序感与烟火气;《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则确定了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绿色低碳、民生优先、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理念和更新模式,在规划和管理中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新修改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提高城乡市容环卫标准,强化市容环卫综合整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严格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涵养人文精神、延续城市文脉。


为上海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面对疫情影响和冲击,为贯彻“六稳六保”要求,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紧急部署“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资”三项专题调研。2022年,开展“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走访300多家各类企业,推动稳企惠民政策落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7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表决通过,《决定》明确: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患传染性疾病而解除其劳动合同,在招用人员时不得以曾患传染性疾病为由拒绝录用,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稳定就业提供法治支持。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监督,推动32个部门出台配套政策192项,打出立法监督组合拳。2021年,新修正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体现了市人大抓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心,也反映了人大工作呈现出从立法到监督,再从监督到立法的重要特点。


浦东新区法规:用足用好“立法试验田”


从瞄准“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到推动形成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固废处理模式;从优化“困境企业救治机制”,到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作出保障,一年多来,上海人大常委会共通过15件浦东新区法规,积极为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提供法治保障。


浦东新区法规凸显“小快灵”特点。每部法规看上去条款不多,但全是“干货”、“硬货”,为引领区建设提供关键法治保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对浦东新区法规开展的立法成效评估结果显示,相关法规实现了驱动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的效果,经济、社会成效明显。


一部部民生立法、一次次创新探索,市十五届人大的立法成绩单展现的是上海以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坚实步履。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郭芳、张小宏任上海市副市长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机关干部会议

《上海市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