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3日,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市政协委员吴瑞君代表农工党上海市委发言呼吁,要以提高二孩生育率作为优先目标,政策着力点主要放在 “想生不敢生”的家庭,为其减负赋能,促进上海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数据显示,从1993年开始,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负增长,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0.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出生形势非常严峻。
“出生人口下降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三方面值得高度关注。”吴瑞君介绍,一是育龄妇女数量和结构呈现“三少”特征,育龄期妇女减少、生育旺盛期已婚育龄妇女减少、有效生育时间减少; 二是青年婚姻家庭观念变化引发“三多”现象,晚婚晚育者增多、不婚不育者变多、空巢丁克家庭趋多;三是生育焦虑和教育焦虑叠加交织。养育成本高、无人带孩子、教育内卷化是很多家庭“想生不敢生”的主因,尤其是教育成本提高会强化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抑制。
吴瑞君建议,要完善面向家庭的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支持政策。构建更广泛、更深度、更温情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分年龄细化托育服务标准;加强公租房集中社区托育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将外来人口子女纳入社区0到3岁托育服务范围;允许丈夫参保的全职太太享受部分生育保险待遇,减轻养育经济负担。
吴瑞君还建议,出台面向常住人口的生育激励政策。逐步实施针对育儿家庭的住房支持政策,配置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适当向有困难的多孩家庭倾斜。放宽有住房改善需求的2到3孩家庭的首付要求,并给予适当的贷款利率优惠。
“建议保障孕产女性就业权益和生育福利,实施‘家庭友好型企业认证’制度,在企业年检、项目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激励,营造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 ”吴瑞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