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地铁看上海18|从“绣带”到“秀带”,杨浦滨江边阅读人民城市幸福样本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1-20 11:44

摘要: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蝶变”的滨江用诗意、活力、魅力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人民城市幸福生活样本。

东方渔人码头的“鱼鳞大楼”,与老船厂留下的巨型塔吊,交相辉映。水厂的古老外墙上,“水立方”发射着蓝光,科幻感十足,体现了工业遗迹与创新并存的区域特色。


走出18号线的丹阳路站,你只需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可以一边俯瞰江景一边感受时尚;可以在雨水花园中观赏百草,喝一杯网红咖啡;可以在老厂房遗址前,通过交互技术感受工业时代的变迁……


溯源人民城市,不妨来看一看“杨浦实践”。曾经的百年近代工业发祥地连连创新,新与旧、人文与自然、百年沧桑与摩登时尚,在这里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2019年11月2日,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今,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蝶变”的滨江用诗意、活力、魅力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人民城市幸福生活样本,加速迈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能级平台。


工业遗存成为休闲场所


杨浦,曾是上海工业的“心脏”;杨树浦路沿线的滨江,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这里曾诞生了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十余个第一,不夸张地说,滨江边的那一栋栋老建筑,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厂史与故事。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对这段滨江岸线再熟悉不过。她工作过的国棉十七厂,成了游人如织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她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路线,如今已经美好“变身”,成为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公共空间。


如果放在时代的长河中,你会发现,杨浦滨江的转型始于2013年,发展步伐与新时代十年高度契合,取得的建设成果正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就在2013年底,上海做出了开发杨浦滨江生态岸线的决定,一条“生活秀带”就此展开。百年的明华糖仓,变身集会议和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曾经的祥泰木行,成为了如今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曾经被誉为“远东最大制皂厂”的生产原址,变身“皂梦空间”白七咖啡馆;建于1913年的杨树浦发电厂,如今成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数十幢工业遗存被别具匠心地被保留下来,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


2019年,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向市民开放,由此,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全部打通。2020年9月,杨浦滨江区域以其丰厚的文脉资源,及其在改造建设中恰当的保护利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通过改造,杨浦滨江岸线变美了,高耸的塔吊、锈迹斑斑的工业遗存改建为老少咸宜的休闲场所。通过改造,杨浦滨江岸线变“新”了,老工业基地孕育出展示馆、咖啡厅等新空间。


建设滨江“拜人民为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滨水空间改造并非纸面“想象”,不少都来自市民的“金点子”。人民有了更多获得感,滨江也为人民创造了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建议征集等制度作用,杨浦把杨浦滨江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示范区,率先建立全市首家基层人民建议征集站。同时,人民建议征集站与复旦、同济等高校合作,形成了社区政工师、规划师、健康师,社区党建顾问、法律顾问、社会治理顾问的“三师三顾问”协同治理机制,不断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发展的“金钥匙”。


有市民提出,杨浦滨江芒草及野生植物太多,希望见到更多花卉。负责建设的杨浦滨江公司收到建议,立即对整个杨浦滨江公共空间进行新一轮景观调整;有市民建议江岸应该增加座椅或休憩空间,于是就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挖掘空间,在绿之丘拿出部分空间改造后对外开放,方便人们坐一坐;有一位上海制皂厂的老员工希望能让老厂房既保留历史,又让这片区域充满香气。一个名为“皂梦空间”计划就此启动,一家名为“白七”的咖啡厅取代了制皂厂的排污区,“白”加“七”正是一个“皂”字。


如今,整个滨江南段设置了9个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每个站点都是一处人民建议征集点。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就推进到哪里。这些党群服务站以“基础服务+特色服务”为主体,也化身市民游客的“元气”补给站。其中,人人屋驿站内有全息沙盘、文化创意展示;大桥公园驿站有上海制造、杨浦制造展示,在那里可以看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三转一响”;跑者驿站为跑步的市民提供健康服务,让大家可以在此休息、饮水、放松,给杨浦滨江地区开放空间注入更多活力。


注入新活力谋划新发展


2021年,杨浦滨江区域内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基本完成,旧改居民已完成搬迁。凭借良好的滨水空间品质,杨浦滨江这五年来陆续吸引了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一些央企“拿地”。未来,杨浦滨江如何“高水平打造卓越全球城市转型战略空间”,进一步提升活力?


城市的朝气活力,不仅体现在人民朝气蓬勃,锐意进取,更体现在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欣欣向荣。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功能新优势,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杨浦意识到,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打造国际数字之都的应有之义,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点睛之笔,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关键之举。


杨浦拿出了占整个滨江区域近六成、共1.12万亩的土地用作生态园建设,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向“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转型升级。目前,已集聚美团、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一批在线新经济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集聚30家以上头部企业、300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据了解,这些地块中最快投入使用的大约在2025年,大部分的工程建设在2026年竣工,2027年投入使用。有关部门进行了测算,如果1个工位需要10平方米,那么未来的滨江南段就会有27万人在此区域上班。目前尚在沉寂的区域,未来将会热闹非凡。


除此之外,杨浦滨江也不乏未来有一些“小而美”的变化。例如长江口二号古船顺利打捞“入坞”,迁入了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十四五”期间,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将启动建设,在“十五五”能够建成对外开放。市民朋友们届时可以一边在滨江参观博物馆,一边亲见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发掘工作。


在营商服务方面,杨浦发布了《全力打造长阳秀带,实现在线新经济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确定在杨浦滨江南段打造在线新经济“总部秀园”、滨江中北段则打造“研发创园”。


“南段滨江将建成人民城市展示区和超级总部集聚区,北段建设国际一流的科创湾区。未来的杨浦滨江不仅是滨水岸线,还应该是黄金走廊、发展高地和生活秀带。”杨浦区区长薛侃如此说道。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突发案事件...

7项新开工,9项竣工或基本建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