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展品首次在沪公开,字字凸显风骨情怀!长三角红色档案联展对外展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2-10 12:59

摘要: 展览汇集了长三角地区70余家档案及文博部门珍藏的170余件家书、日记等手迹档案和近200张珍贵历史图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革命年代,一封家书往往蕴含着更为强烈的时代主题和个人情怀。近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局和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近期在沪正式对外展出。展览汇集了长三角地区70余家档案及文博部门珍藏的170余件家书、日记等手迹档案和近200张珍贵历史图片,近80%的档案文献是首次在上海公开展示。


“母亲,好久没有接着你的信了,更是好久没有聆听你老人家慈爱亲切的教训了,我的心中是多么的想念呦。我因此曾经写信去向三弟询问过,我因此曾经再三的反省过,我不知道我有什么触犯家庭?我不知道我有什么迁怒母亲?以致值得你们这样的恼恨我,弃绝我,甚至于不理我……”


这是从事情报工作的革命烈士冷少农写给母亲的一封长达5000字的家书。1925年,冷少农南下广东投身革命,报考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担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冷少农隐蔽了党员的身份,到南京从事情报工作。


为了严守党的秘密,冷少农从未向家人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1930年,冷少农收到了母亲写的一封信,信中,母亲用“不忠不孝、忘恩负义”痛斥冷少农为“不孝儿”。面对母亲的责备,冷少农十分难过,怀着内疚的心情。1930年3月31日,他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1932年5月,冷少农就牺牲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2岁。


捧读这些红色书信,可以触摸到先辈们笔下流露出的热血和激情,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更可以从中读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密码,更加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据了解,整个展览分为“革命理想高于天”“敢教日月换新天”“干出一片新天地”“不忘初心为人民”四个部分,以“见人见事见精神”的展示理念,选取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革命先烈,以及钱学森、吕其明、黄宝妹、于漪、邹碧华、王继才、钟扬等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代表,通过一封封家书、一帧帧照片、一页页日记……既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与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奋发图强的壮阔图景,又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将对家人的情感升华为对人民、国家的大爱担当,把家庭命运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命运之中的家国情怀。


展览展出近80%的档案文献是首次在上海公开展示。该展在上海市档案馆首展后,还将适时在我市部分高校、科创园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巡展。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巡展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虹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缘何一年...

春节假期期间,虹桥枢纽总客流创近...

浦东新区检察院首次发布“四大检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