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下沉有深度,建言献策有质量!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的五年履职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3-03 13:51

摘要: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立足专业,围绕大局,积极建言献策。

最是一年春好处。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正式开幕。102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带着扎实调研、充分准备的提案建议云集北京,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什么是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表现?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双向发力、认真履职尽责。回首过去5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立足专业,围绕大局,积极建言献策。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民生领域,委员们都把关注到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写在了自己的提案建言中,切实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为开启国家和上海改革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贡献出了智慧和力量。


优秀提案是“跑”出来的


委员写提案,靠的不仅是“手”,关键是“腿”。提案内容是否“接地气”,深度有多深,取决于调研下沉有多到位。


去年全国两会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的提案”。对这个课题或者这个题目的关注,他并非心血来潮,也非追求时尚,更非蹭热点。早在2008年,吕红兵就开始关注这一话题,并撰写了多篇建议。


不仅如此,吕红兵还注重调研。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吕红兵与一家慈善机构座谈,该机构创始人十几年前从金融机构辞去高薪全职从事慈善教育事业。他认为,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需要大力发展慈善信托,而推进慈善信托还应该加大政策支持与制度供给的力度。不知不觉间调研并梳理下来,调研报告已经形成万字。


“委员写提案,绝不能道听途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曹阿民谈到自己的“履职习惯”,就是沉到基层调研,参加各种专题会、协商会,围绕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司法公正、民生保障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在他看来,政协委员要多深入基层,了解百姓最真实的想法,反映他们最急切的诉求,把瓶颈问题研究透彻,找到真正痛点问题之所在,才能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引起公众共鸣,引起职能部门重视,“参政议政,自己首先要认真,这样别人才会对你‘认真’。”


曹阿民曾赴上海市救助站调研,民政救助机构坚持不懈花费数年、十数年帮助失智社会流浪人员跨越省市寻亲,这类温暖人心的案例,让他在感慨之余,也引起了他的思考: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帮助更多人成功寻亲?想着想着,他有了写提案的灵感。


为了使提案内容更扎实,曹阿民边写提案边调研,了解我国已有救助寻亲平台的工作成效,以及社会救助相关立法的进展情况。他发现,失智类流浪人员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缺乏语言沟通能力,不能自主提供个人身份识别信息;早期个人身份证件照图像分辨率低;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郊地区,救助寻亲信息难以有效到达覆盖。


针对这些难点问题,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他递交提案,建议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他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全国性居民身份识别政法大数据的管理和多种身份识别数字新技术的创新与联用推广,完善城乡居民身份信息登记与更新制度,加强数据共享与工作联动,提升救助寻亲效率。


数据显示,5年来,在沪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加全国政协和市政协组织的各类履职活动,其中,全程出席全国政协一至五次会议510人次,出席率达97.7%;常委出席全国政协24次常委会议232人次,出席率达89.6%;出(列)席上海市政协各项履职活动5400余人次。向全国政协和上海市政协提交提案1433件,有7件被评为全国政协优秀提案,1件被评为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特别奖,6件被评为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645篇,有11篇被评为上海市政协优秀信息,11名委员被评为上海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个人。4名委员荣获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2名委员荣获提名奖。


讲专业的话建专业的言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讲专业的话,建专业的言,要积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建言献策。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表示,委员履职不是走过场,必须认真学习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工作重点,吃透中央精神、深入基层调研,才能有针对性地建言献策。


过去五年,丁佐宏立足社会民生关切,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先后累计提交提案、建议与社情民意信息等共计20多件。这些提案和建议,既有立足本职工作的关注营商环境,也有聚焦社会关切的民生大事。2021年的某次节假日,返乡大客流引发高速公路拥堵,丁佐宏置身其中,对高速公路“逢节就堵”的现象,他思索再三,一件提案由此诞生。在提案中,丁佐宏建议用降低平时高速费来代替节假日高速免费,以此缓解高速公路“逢节就堵”的现象。该提案因为聚焦社会堵点,事关民生痛点,经报道后引发社会热议,也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作为一名民企人和商会人,关注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立足本职工作,丁佐宏始终把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作为建言重点。去年两会期间,丁佐宏就“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话题提出了建议,希望树立营商环境全周期、全过程优化服务理念,对于民营企业进一步放开竞争准入门槛,发挥政企沟通对话机制和共同体联系点工作机制作用,解决市场主体的“后顾之忧”。


去年,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蒋颖提交的“关于数字政府发展的提案”荣获全国政协2022年度好提案。谈及这件提案的背景及形成过程,蒋颖有感而发:“各地政府已建立起共享服务平台,但真正运转起来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却缺少创新,平台定位相对单一,跨省市领域的共享也受到了行政辖区的影响。我们也发现很多地方的数字化硬件设备以及平台都搭建得比较完善,但是服务的方式和模式还是停留在从前,有点新瓶装旧酒的感觉。”


这件提案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答复。答复函从机制构建,到数字意识提升,以及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到最后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等几个方面综合答复了蒋颖的提案建议,也肯定了蒋颖提出的建议。


心系上海发展主动建言献策


不仅如此,委员们紧扣上海城市发展脉搏,聚焦增强城市核心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贡献智慧力量。


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们十分关心关注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完成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等重大课题,积极通过上海市政协履职平台和渠道献计出力。除列席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外,还主动参加各类协商议政、考察调研和民主监督等会议活动,发言2100余人次。向市政协提交《关于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专精特新”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对策建议》等提案97件,有的被列入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重点协商办理提案专题。《建议加强药品战略储备》等1060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市政协采用编报,其中287篇被全国政协采用。


此外,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不仅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等主题开展跨省市考察,而且还就“建设高素质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主题承担(或参与)专题调研。围绕“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等专题,近50名委员应邀参与全国政协团组来沪调研考察,为全国政协相关调研和协商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一些有科学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和作用。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预提交提案61件!连任在沪全国政...

帮助企业节约用电!市北高新园区来...

为企业减负!覆盖41个领域3大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