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31位代表呼吁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上海工人代表现身说法:“核级焊工”成长需要好土壤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罗菁 发布时间:2023-03-07 20:50

摘要: 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从根本上解决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正在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从根本上解决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方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呼吁营造崇尚技能社会氛围,打破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凸显出当下社会各方对振兴制造业的深层次思考。“作为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一名代表,希望加大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让新时代产业工人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一位来自上海的工人代表说出了这一群体的心声。


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联名提交议案

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


在人代会上,代表们指出,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技能、素质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从改革推进情况看,面临一些部门、地方和企业对其重要性、系统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民营企业落地落实难,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传统低端制造业和“三新”领域企业参与度低,制造业岗位吸引力不够、高技能人才缺乏、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等突出问题。


对此,31位代表在议案中建议,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立法进程,包括:明确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产业工人工会工作创新等内容;明确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等内容,并对打造更多高技能人才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作出规定;对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推行普惠性服务作出规定;明确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和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等内容;明确加强法治保障、完善财政和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等内容;明确监督检查、信息反馈、绩效评估等内容。此外,要对促进法的施行时间进行规定。


从放羊娃到“核级焊工”

师延财代表:用政策激励产业工人成才


在这次的上海代表团里,中国核建高级技能大师、中核检修首席技能专家师延财也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保障质量强国战略》的建议。他说,自己从一名放羊娃,到一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产业工人,再到全国人大代表,其个人经历本身就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生动诠释。


在师延财的讲述里,他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集的主要剧情就是:挣钱。


“我出生在偏远山区的国家贫困县,由于家境贫寒,我就想着早点出去挣钱,为父母减轻负担。”师延财告诉记者,他放过羊,当过打铁学徒,也做过杂工,拉过电缆。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名焊接工人。“我印象太深了,他一天就能挣180元,要知道我当时才一米六多的小个子,身材又瘦小,拉比自己手臂还粗的电缆,一天才能挣30元。”那是师延财第一次意识到,掌握一门手艺就掌握了“财富”。


就是这一点小小的焊花,打开了师延财的新世界,他开始从事焊接工作。2008年,他又遇到了核工业教育帮扶的政策,成为了一名核工业焊接人。师延财说,在核工业,产业工人的待遇不低,他和家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坦白说,那时候学技术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拿更高的工资。”


直到2012年,师延财的心里埋下了“想要做一名顶级焊工”的种子,而他的下集故事也拉开了序幕:它关乎梦想,关乎家国情怀。


“2011年,我们集团组织了一次焊接职工技能竞赛,第二年,那次竞赛的冠军被推选成为全国技术能手。这份荣誉对我们技术工人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师延财说,那一刻,他豁然开朗:原来手拿焊枪,也能成为“大国工匠”报效祖国。从此以后,师延财成了“拼命三郎”,全身心投入到对焊接技艺的钻研中,十余载的核电建造及检修生涯,从“手腕吊两块砖”一点点练习基础焊接手法到成长为优秀的“核级焊工”,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称号,还因表现突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产业工人队伍中的一员,师延财对这支队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观察。“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我们国家的技能人才总量依然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师延财指出。


他建议:要尊重劳动、崇尚工匠精神,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以及企业媒体作用,运用年轻人易于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形式做好日常宣传,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青年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志存高远的同时做到脚踏实地,应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坚守好每一个岗,散发自己的一束光,用精益求精、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努力成为工匠。”


除此之外,师延财也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增加技能成才吸引力的具体措施。他告诉记者,以他所在的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企业在多管齐下提高工人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


“我们通过‘师带徒’的形式来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师傅,我已经手把手带出了近50名徒弟。必须要提的是,在我们内部,当师傅不是一个空头衔,我们和徒弟结队都是要签合同的,对义务和权利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我去给徒弟讲课,就能拿到每小时70元的教育津贴,徒弟考核通过后,我和他都能享受提级的奖励。”因此,师延财建议,要善用高技能人才资源,形成系统性成长成才机制。


“我们还可以构建监督和评估体系及其约束机制。围绕‘质量强国’,完善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体系,加大对地方、企业、院校等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政策落实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各级责任主体将相关政策落实落细。”他还呼吁,要进一步完善特殊工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在规划总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特殊工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统筹特殊工种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

努力提升产业工人经济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


自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来,经过5年多的努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不过,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信息化部等编制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2025年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当前,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仍然旺盛,缺口达1000万人。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递交提案指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依然存在复杂性和艰巨性,产业工人经济地位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收入水平增长乏力,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总体水平不高,企业推进改革的主体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不愿意进工厂的现象较为普遍。


建议1: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人才之基。”吕国泉呼吁,要持续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他看来,应大力推进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落实落地,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体系,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健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各界、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强化政府和社会的共同监管,促进职业教育办学高质量发展。加大新职教法宣传力度,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重,扭转“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认知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建议2:让“新八级工”政策落实,打破成长天花板


不断完善技能评定体系,职业有更大发展空间才能留住和吸引人才。


吕国泉指出,要拓宽技术技能岗位的成才通道,搭高进步阶梯。全面推进“新八级工”政策落实落地,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扩大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据了解,2022年,人社部在全国推行“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即在“五级”技能等级基础上,下补设学徒工,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进一步完善技能等级设置,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新八级工”制度落地后,多个城市诞生首位特级技师。近一年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继公布了该省特级技师名单。而在上海,以戴渊、杨颖华为代表的上飞公司也涌现了首批“新八级工”特级技师。


吕国泉呼吁,要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人员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畅通技术工人发展通道。


建议3:待遇好地位高才能吸引人才


干活累压力大,收入还不高,这种岗位有何竞争力可言?吕国泉呼吁,要努力提升产业工人经济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只有待遇好、经济地位高,才能吸引更多人才。


他认为,要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健全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制度。完善薪酬分配体系,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与薪资收入挂钩,实现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健全技术工人技能和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做好产业工人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行业和跨地区流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完善和落实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培养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建议4:改革效果:纳入企业领导年度考核


着力激发企业履行改革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企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主体。应根据全国总工会与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意见》,将改革纳入企业党建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核。


完善国有企业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完善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督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思想政治引领嵌入企业文化,把职工创新嵌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头图:出身焊工的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受到媒体高度关注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不愿生”?代...

两会“申”音|与双一流高校竞争“...

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