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地面积不过8平方公里,却有超过4500家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个园区内,既有复旦、同济、财大等高校,也有哔哩哔哩、抖音、声网、叠纸科技等龙头企业;左边是办公楼,右边就是大学路这一“网红”……这些元素的交集处,就是杨浦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近日,记者获悉,该园区最新获评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是本次评选中上海唯一获此殊荣的园区。
8平方公里营收达3000亿元
提到杨浦区的创智天地,不少市民都是耳熟能详。而它,就是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的起点。
200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杨浦提出“三区联动”理念,创智天地开工建设,当时的规划面积不过只有1平方公里。
20年来,伴随着文化创意企业的不断入驻,“创智”变得“大”了起来,如今的园区占地面积8.2平方公里,载体总面积约458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园区入驻文化科技企业逾4500家,总营收约3001.36亿,文化科技企业占比达85.71%。
在这里,复旦校友创建的万物新生,已经成长为中国数字化循环经济引领者,并于2021年纳斯达克上市;以同济校友为核心的一造科技专注“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建造”,其代表项目包括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等;同济大学数据科研团队和腾讯公司机器学习算法团队联合创立的脉策科技,是城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翘楚,成为业内“城市数据团”。
就面积而言,大创智不过占到杨浦的七分之一,但其汇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459家,约占杨浦的半壁江山,其含金量可见一斑。目前,大创智企业发明专利数已达到312个,企业软件著作权4146个。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开门就是伙伴,上班谈合作下班可约饭。在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内,密集的企业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上下楼”的邻居就是产业链“上下游”,这样的例子在大创智可谓数不胜数。
声网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企业依托实时互联网技术,为园区文创企业赋能,直接促进了“直播经济”“在线教育”等产业的发展,“有时就是下楼喝个咖啡,就能促成一单合作,对方还真就在楼上。”
如今,大创智依托“文化+科技”为特色的产业集群,通过两者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同时以龙头企业、产业联盟与开放应用场景为抓手,重点培育了泛娱乐、大设计、新消费三大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大创智的重点企业B站、字节跳动、叠纸网络、葡萄子传媒等均是兼具“文化”和“科技”基因的泛娱乐企业。叠纸网络通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故宫博物院等文化艺术机构的深度合作,将传统中国文化与游戏产品相结合,其产品出口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系列下载用户超过2亿人次。葡萄子传媒专注中国IP的海外宣传发行,管理运营超过3000个国内外优质内容频道,其中包括“敖厂长”“日食记”等头部IP,旗下创作者粉丝总量超过5.8亿。依托头部企业,大创智也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汇集,引进为K0L提供服务的MCN机构无忧传媒、为在线电商与直播提供算力支持的华云数据、为线上线下平行世界创造可能性的技术赋能方Vland、光辉城市、ARK等。
未来要打造“元宇宙青年社区”
如今,数字公园是大创智正在打造的“元宇宙”的文化地标。记者了解到,这个公园将汇聚世界领先的数字化应用,融合建造、康体、商业、教育、科技、生活、出行等具体场景,为区域及周边的企业员工、社区居民、高校师生提供可触碰未来的沉浸式数字公共空间。目前,数字公园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数字化升级。同时,数字公园的“元宇宙”空间早已对外开放,脱口秀小酒馆、低碳公园、元宇宙展厅、城市舞台、元宇宙会议中心等已在大创智元宇宙实现落地。
除此之外,文化园区还将打造“云上之城”系统。“云上之城”是大创智的数字孪生平台。其系统包含面向管理者、面向企业、面向市民三个维度,其工作内容共分为5大板块,50多个内容子项,数百个功能点。通过大屏、PC端、手机端多终端对大创智进行多维度数据挖掘及动态指标监测;以虚拟现实的方式互动游览体验元宇宙虚拟空间和虚拟内容;通过多软件工具融合服务,把脉营商环境,透析企业详情,聚焦重点产业。
未来,漫步在大创智,就有“虚拟”世界连通“现实”世界的感觉。
头图为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杨浦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