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就能付款,10元钱、20元钱长啥样都不记得了?对于不少中小学生来说,对货币已经陌生了。4月10日,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国安路小学的120名二年级小学生带着学习护照走进了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上了一堂特别的财经素养课。
在展厅中,馆内老师和育衡宣讲队的讲解员们化身研学导师,用一个个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用简单易懂的故事构建了文物与同学们的跨时空对话。沉浸式的学习环境,精心设计的学习护照,在丰富多样的保单、珍贵的中国古钱币、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以及中西方特色的计算工具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文物的力量,也学习到了不少文物背后的财经知识。
在报告厅的古钱币拓印活动中,同学们跟着博物馆老师一步一步、有模有样地将古钱币“复印”了下来,并制成了书签。同学们不仅在近距离触摸和实践中对古钱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将博物馆的记忆带回了家。
本次活动是上财商学博物馆与上财附小合作开展的财经素养教育特色项目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上财附小特色财经素养课程的一次博物馆课外实践。
据了解,商学博物馆还与上财附小形成了“财经文物小报进教室”“商学文化展览进校园”“我是小小讲解员”等系列馆校教育合作项目。多样化的博物馆教育与服务不仅多层次地传播了商学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助力学生们财经素养的提升。
头图为上财附小的同学们在商学博物馆开启探究之旅。上海财经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