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的“首饰”和表情。如何让艺术与城市、文化与经济的活力同时得到一种内在驱使?在4月18日举办的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上,记者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大赛旨在在纵深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两大国家战略和“一南一北”区域战略过程中,以“雕塑的力度,城市的温度”为主题,打造一批与城市实际需求相契合的可观、可触、可交互的城市雕塑与街具。
作为曾吸引超百家长三角艺术设计机构团体、数百位国内外艺术家踊跃参与的赛事,“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至今已是第三届。大赛分为街具、地标、雕塑三个组别,共收到来自国内外企业、机构、院校、设计团队、设计师及学生等以单位、个人或联合名义的参赛报名共130个,收集到353件参赛作品(机构76件,个人277件),其中街具类作品94件,地标类作品66件,雕塑类作品193件。
在位于虹桥品汇的颁奖典礼现场,记者看到了部分获奖作品。例如,地标类一等奖作品《都市机翼》,是一个为长三角、为上海、为虹桥而建的地标。作品从飞机中获取灵感,设计一座都市观景台,希望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架构物,而是可以与这座城市、这里的人发生互动,登高远望,聚集活动,灯光表演等,带给人民无限的遐想、未来科技感、时代前瞻性。
街具类一等奖作品《智“链”时代》,以“链接”为核心理念,将虹桥商务区的合作精神链接到城市家具整体设计中,通过城市家具链接当下与未来,链接科技与生活,从多维角度呈现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雕塑类一等奖作品《貉以为家》,则通过几何化卡通的手法,表现出一只躲藏在混凝土管道并以此为家的幼年貉,生动展现当下本土野生动物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现状。
现场,一支由大赛专家评委、获奖者和社区人员组成的专业“社区规划师团队”也正式受聘。他们将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区域内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接下来,组委会将加速大赛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推进获奖作品落地,让这些精妙的设计成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城市文化的承载物和标志,城市空间与市民生活的情感经历和记忆的纽带,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头图为地标类一等奖作品《都市机翼》。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