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卫健委最新统计,全市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从2012年的275例下降至2022年95例,降幅达65.5%;报告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病例数从2012年的63例下降至2022年的4例,降幅达93.7%。十八大以来,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让超过1000万的劳动者能奋斗得更有安全感,上海做对了什么?在全国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到来之际,劳动报记者多方采访探寻这一变化背后的“上海经验”。
工作场所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明显下降
说起职业病危害,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钢厂、化工厂里的生产一线工人。不过,在总部位于上海的央企宝武钢铁,这里的生产环境却改变了过往的认知。走进宝武下属工厂的料场、高炉炉台、冷轧黑灯工厂、硅钢工厂,你会发现,很多可能存在职业危害的岗位上已经看不到“人”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宝罗”。宝武集团职业健康负责人黄后杰告诉记者,为了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企业在关键岗位实施“无人化”操作,目前整个宝武有2000多名“宝罗”机器人。
开展源头治理,为职业健康筑起坚实防护墙,这是上海推动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经验。
上海市卫健委职业健康处处长梅灿华告诉记者,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上海针对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机制进行了精细化的打磨、完善,通过这10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同时,为了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上海联合15个部门成立了上海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形成上海市职业健康工作合力。
深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上海建成了全覆盖型的职业健康监督执法网络,使得劳动者工作场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告诉记者,自2009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比全国启动这项工作早了整整10年。通过连续多年的主动监测干预,本市工作场所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现在16个区的职业风险监测覆盖率达到了100%。”梅灿华告诉记者。
孙晓冬透露,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自2021起,上海市疾控中心又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工作场所粉尘、噪声和化学毒物等职业危害在线监测预警,推动职业健康监测智能化转型。截至2022年底已覆盖9个非中心城区13个重点行业部分代表企业工作场所,今年还将继续扩大监测覆盖范围。
上海启动工作场所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在线监测。市卫健委供图
“通过对人群和场所的监测,我们全面掌握了本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为本市职业病防控策略制订和实施提供依据和支撑。”孙晓冬表示,目前市疾控正在建设市级职业健康监测大数据风险评估中心,构建职业健康大数据库,未来将实现实时预警预测和同步决策管理。
新兴职业群体成关注重点
职业危害不止于工厂工人,一些新兴职业群体和服务性岗位职工同样需要劳动保护。
上海市疾控中心就关注到了现代高强度快节奏工作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新型职业危害。孙晓冬告诉记者,从2018年起,市疾控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行业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监测,目前已拓展至覆盖全市16个区。另外,包括医务人员、教师和流水线作业工人等在内的重点人群的职业紧张监测也纳入了工作范围。同时,自2009年起,上海还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中毒病例监测网络,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上海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各产业蓬勃发展,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科学整合,聚集形成各类园区。这些园区共同特点是企业聚集、从业人员聚集、职业病危害也聚集。孙晓冬认为,目前上海尚未形成与园区集约化及共享发展相适应的健康管理模式,同时,园区内数量庞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及其劳动者面临职业危害和健康风险问题也比较突出。
针对上海的产业布局特点和现状,上海市疾控正在创新工作场所健康促进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健康园区建设的理念,将健康融入各类园区建设与管理,发挥园区主体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整合资源,建立健康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职业危害干预等多维度的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园区健康生态。据孙晓冬介绍,在健康园区建设中,他们很注重营造健康支持环境,来帮扶园区内中小微型企业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督促和带动园区内企业和劳动者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和职业健康达人争创。“健康园区-健康企业-职业健康达人”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正在成为上海独特的职业健康治理经验。
2025年实现职业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上海有超过1000万的劳动者奋战在各行各业。上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衣承东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提升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抓好抓实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到2025年,上海将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职、企业主体责任、行业严格自律、机构技术支撑、职工广泛参与、社会监督支持”的职业健康治理模式。
记者获悉,随着上海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劳动条件的显著改善,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上海将实现职业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一批“健康企业”,推动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劳动者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头图为上海疾控人员正在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市疾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