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随着“结构围合启动”的宣布,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沿街新建建筑的最后一根钢梁在工程塔吊的牵引下缓缓升起,随后落到指定位置完成固定安装。
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是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外滩第二立面综合改造率先启动项目,上海老市府大楼(原工部局大楼)为160街坊项目的核心建筑。项目沿街建筑在工程上完成结构围合,标志着上海老市府大楼实现了百年围合。
上海老市府大楼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历史设计图纸显示,该楼设计为沿汉口路、江西中路、福州路和河南中路的围合建筑,但在1922年竣工投入使用时,河南中路一侧及福州路转角处的一段并没有完成建设,致使大楼在之后的百年中始终处于半围合状态,成为历史的遗憾,今日终于“圆满”。
老市府大楼在上海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该楼曾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汪伪政权和国民党市政府的办公场所;1949年上海解放,新旧政权交接仪式在此举行,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也在此升起。此后,该楼成为新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也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1989年,老市府大楼被列为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由上海外滩老建筑公司负责实施建设。项目自2015年启动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预计将于年底实现工程总体完工。
头图为老市府大楼完成保护性综合改造后的整体效果图。黄浦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