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如何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是全国革命纪念馆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5月30日,“自信自强铸辉煌——红色文旅智慧融合发展峰会”暨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沪举办,聚焦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布了《中国革命纪念馆发展报告2022》和数智赋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协同平台。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黄莹介绍,《中国革命纪念馆发展报告2022》是首部聚焦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性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分为事业发展、专题报告、实践案例、革命纪念馆发展大事记与附录四个篇章,以标杆案例为切口,呈现了革命纪念馆2019-2021年取得的成就。
其中,专题报告对革命纪念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百年党史”“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学术能力建设驱动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建设提升综合能级”等方面的具体业务进行了研究分析;实践案例篇聚焦革命纪念馆事业发展中涌现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展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等七家标杆革命纪念馆的具体思路举措。
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红色资源丰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介绍,全市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上海解放,有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类红色资源共612处,包括旧址228处、纪念设施105处。
近年来,上海立足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文创”“红色+研学”,推动红色旅游大众化实践。据了解,目前上海已拥有12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家上海红色旅游基地,形成“开天辟地”“英烈丰碑”“文化先驱”“伟人风范”“走向未来”五大主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了“建党百年上海红色旅游10条精品线路”。
今年2月份,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填补了上海红色5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
“中共一大、二大、四大成立了管委会,实现了革命纪念馆连点成片的融合发展,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表示,“通过文旅融合,纪念馆服务社会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参观人数会不断地增加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头图为活动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