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上海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市检察机关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白皮书(2018-2022)》(下称《白皮书》),并介绍上海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促诉源治理”代表性案例。
《白皮书》显示,2018至2022年,上海各级检察机关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528件,共收到回复2509件,回复率为99.25%,回复的检察建议共被采纳2506件,采纳率为99.88%。
据介绍,五年来,上海各级检察机关制发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涉及领域逐渐丰富,既有对涉案个体内部管理的监督,也有对行业规范的监督,还有对政府管理的推动,体现了检察机关助力上海超大城市建设、参与社会治理的覆盖广度和治理深度。
其中,针对涉案单位内部管理问题,上海各级检察机关五年来向各类企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111件,就涉案单位在犯罪预防方面制度缺陷、管理职责缺位等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其堵漏建制。针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有关问题,五年来共制发检察建议149件,以检察建议促其依法行政。
在涉及行业治理方面,上海各级检察机关五年来制发检察建议177件,督促企业自律、完善行业监管、提升系统性综合治理。如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中,就风险预警机制缺失等问题向行政监管机关、金融机构等制发检察建议56件;在与司法办案密切相关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行业中,就律师规范化执业问题制发检察建议62件,就公证程序违法等公证行业监管问题制发检察建议34件,就司法鉴定活动不规范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5件。
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五年来,上海各级检察机关在涉及治安管理、安全生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共制发检察建议219件。如落实最高检窨井盖安全主题“四号检察建议”,消除窨井盖安全隐患,向相关主管机关制发针对性检察建议;落实最高检强化寄递安全监管主题“七号检察建议”,推动强化安全监管,促进寄递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寄送违禁品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3件。
另外,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落实最高检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主题“一号检察建议”,上海各级检察机关从涉未成年人行业犯罪预防综合治理向未成年人生活救助、未成人权益保障等领域拓展,共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48件。如就酒吧、宾馆等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消费,烟草专卖点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等问题,共制发检察建议87件。
头图为上海市检察机关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李美慧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