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航母还难造?揭秘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是怎样建造的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3-06-11 19:04

摘要: 国产大型邮轮有何特色。


6月6日下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正式出坞,标志着该邮轮整船主体建造基本完成,转入码头开始设备调试和内装收尾阶段。6月11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特邀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豪华邮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骥,为观众讲述如何建造国产大型邮轮。


大型邮轮兼具“船+酒店+娱乐”属性


因设计建造难度极高,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这三种船型一起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曾骥介绍了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到2008年国产“大鹏昊”号打破LNG船的垄断,再到2022年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如今“爱达·魔都”号邮轮顺利出坞,距摘取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填补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仅一步之遥。


建造大型邮轮为何如此复杂?难点在哪里?


曾骥表示,大型邮轮具有“船+酒店+娱乐”的交叉化、定制化产品属性。此次国产大型邮轮全船有503个薄板结构分段,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精度控制难度大;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大型邮轮的零部件数量多达2500万个,相当于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线缆超过4300公里,约等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


曾骥介绍,此次建造的大型邮轮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大航速22.6海里/小时,最多可容纳乘客 5246人,拥有客房2125间,拥有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区域。和嘉年华旗下的同档次邮轮相比,其综合成本更低。有意思的是,在娱乐区域和餐饮区域,还加入了中国特色的火锅馆、 麻将馆等独特的元素。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外高桥造船厂的造船人征服大型邮轮的主要方式。首制大型邮轮全船共136 个系统,其中有一部分可以找到经验参考,但还有一部分母型船没有的项目就需要靠他们自己摸索完成,啤酒酿造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啤酒酿造系统主要分布于大型邮轮H1508船5甲板1/2竖区, 这里将建成为啤酒工厂和啤酒花园休闲娱乐区。


出坞前的三项安全性实验


曾骥还向大家介绍了邮轮出坞的流程。大型船舶出坞、下水是建造过程的一个重要又危险的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翻船事故。“爱达·魔都”号邮轮出坞需要经过倾斜试验、舷门冲水试验和救生艇脱钩巡游试验,用以测试船身稳定性、密闭性和逃生功能。


“倾斜试验是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出坞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通过倾斜试验,船舶建造者能够找到邮轮的准确重心位置,确保船体建造与设计相符,并保证整船的安全性。


救生艇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备用设备,救生艇脱钩巡游等一系列试验,测试每台救生艇在不同状态下使用的可靠性。


舷门是人员和货物上下船的通道,若舷门破损或渗水,会对船体和人员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通过舷门冲水试验测试舷门的封闭性能和承载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出坞后,还需在码头完成坞内没有完成或无法完成的剩余工作,诸如码头舾装、码头测试、2次海上试航、交船前的准备工作等任务。


邮轮产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点和推动力,而大型邮轮建造是典型的复合型、定制型、巨系统工程,也是我国迄今唯一有待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对推进邮轮产业供给侧改革和助推我国船舶工业的转型升级有重大意义。


头图为科普大讲坛现场。上海科技馆供图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港举行邮轮综合应急演练,国际...

“2022吴淞口论坛”召开,首艘...

因疫情上海邮轮目前仍停航,未来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