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0日,记者从主题为“保护知识产权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三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近年来,上海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持续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保护体系、运营体系、服务体系和合作体系。
深化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上海坚持将“制度完备”作为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和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的首要特征,通过深化制度创新,持续塑造清晰、透明、精准、可预期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海以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目标,强化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努力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浦东发布首批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名录并布局首批海外服务站,聚焦重点园区构建“1+1+23”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指导上海市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制定《诉调对接管理暂行规定》,全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达到82家,2022年成功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近8000件。
促进知识产权有效运用。上海立足“市场化”需求,加快构建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
多部门联合发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的工作方案》,首次发布质押融资工作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519笔共121.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2%和59.2%,进一步惠及了中小企业发展。
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上海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着力打造扁平化管理、数字化赋能、便捷化服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知识产权开放合作。上海始终重视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上海市政府与WIPO先后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和补充协议,共同深化多维度合作体系,支撑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中心城市。
芮文彪介绍,近日,上海对标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领域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下一步,将深化落实各项知识产权改革举措,为将上海建设成为国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