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日早上7:23,五星红旗在一大广场冉冉升起。74岁的老党员郑学栋从宝山骑行来而来,记录下了这一时刻。虽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9点才开馆,但八点多已经排起了长队,还有许多党员集体前来,在馆前拉起了党旗合影留念。
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耄耋老人,从新党员到四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都选择在今天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通过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馆,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回顾百年峥嵘岁月,庆祝党的102岁生日。
新老党员齐聚
重温誓词回顾初心
“今天之后,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说一声‘我是党员,我先上’。”两年前,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思佳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两年后的今天,在“牢记嘱托 凝心铸魂 砥砺前行”上海市新党员代表入党宣誓活动上,他与来自全市各地区、各系统、各领域的新党员代表们一同在中共一大会址旁宣誓入党。
新党员代表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新党员们做出了庄严的承诺,老党员们也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回顾自己入党的初心。
62岁的沈敏娟入党已有四十年。“作为一名老党员,为了心中的情怀专门到这里来。”昨天晚上,她从苏州乘坐公交、地铁一路来到上海。今天早上七点,她已来到中共一大纪念馆为党庆生,还特意化了妆,在入党誓词前留念。
78岁的老党员娄承浩是上海老建筑保护专家,退休前曾工作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档案室,保管着不少中共一大会址的底图图纸,因而对一大会址有着特殊的情怀。“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不忘初心,继续跟党走。”听完主题音乐党课他有感而发。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暑假第一件事是为党庆生
虽然梅雨季节上海的天气阴晴不定,但落雨也没有影响市民参观、学习的热情。小雨过后,一大广场上的人流愈发多了起来。今天恰巧是暑假首日,前来参观的人群中有不少小朋友。
“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6岁的吴和星在广场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标志前,声情并茂地背诵了一段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散文——《可爱的中国》。刚刚幼儿园毕业,还不怎么识字的小朋友花了一周的时间,跟着手机里的音频背下来了这段内容。
耳濡目染,或许正是伟大建党精神学习和传承的最好方式之一。她的爷爷吴金寿——一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告诉笔者,因为孙女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经常会给她讲党的历史。虽然因为年纪还小,吴和星还不太理解中共一大对党和国家意味着什么,但她知道今天来到这里是庆祝党的生日,并且“党就是保护中国、保护我们的”。
曹杨中学六年级的施涵予同学则通过红色主题的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对党有着更多的了解。他对井冈山会师这段历史尤为印象深刻,因为从这开始党的力量真正强大了起来。他与其他三名同学特意相约在“七一”这天到党的诞生地参观,并带着相机,记录同学们学习的瞬间和重要内容,准备与没来的小伙伴们分享交流。
党员们集体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学习。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以虹色旋律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音乐党课动人心弦
当天,中共一大纪念馆也为前来为党庆生的党员、市民们准备了一份惊喜——上海爱乐乐团演奏的经典红色作品《红旗颂》在“党的诞生地”奏响,拉开了“为伟大建党精神奏响颂歌”主题音乐党课的序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人民万岁》、《石库门随想曲》(节选)……耳熟能详的红色旋律诠释着伟大建党精神。
“在党的诞生地唱这首歌我感到激情澎湃。”参与演唱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四年级的黄业凯同学对中共一大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名“小小讲解员”,经常向参观者们介绍党的历史。“能把红色基因传播给更多的人,我感觉很自豪。”
《红旗颂》耳熟能详的旋律,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聆听。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音乐间隙,还穿插着一堂国旗下的微党课,主讲人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他的身侧,一份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农民贺页朵手写的入党誓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薛峰介绍:“这可能是目前留下来最早的一份入党誓词。贺页朵虽然学识不高,入党誓词的24个字写错了6个,但每个字都是他对党的庄严宣誓,代表了他的坚定信念。”
“想要读懂中国共产党,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想要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那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也就从哪里生发,薛峰动情地说道,“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建设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守护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让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这座城市永放光芒。”
头图为七月一日上午7:23,一大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