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里跑出3000元?网约车司机“刷单”构成诈骗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美慧 发布时间:2023-07-13 19:30

摘要: 网约车司机“刷单”构成诈骗罪。


“我司已针对市面上现有的作弊外挂搭建完整的识别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制,并优化司乘举报流程,对作弊司机进行监控和治理。”日前,一家知名网约车平台给浦东检察院送来检察建议书回函。


据介绍,自2022年初,浦东检察院陆续办理了多起涉及某网约车平台的诈骗案,共涉及21名犯罪嫌疑人,虚假订单158单,网约车平台累计损失43万余元。


邵某是个网约车司机,与另一位司机大哥闲聊时,说起自己要开车回一趟外地老家,但是空车跑长途太亏了。这位大哥“支招”,下了一单终点在邵某老家的订单却不跟车,只要车费三分之一的分成,一周后,邵某账户里多了这单长途订单的钱。原来,这是“打针”,即利用“僵尸号”冒充乘客建立虚拟订单却不支付车费,等待平台垫付费用。手握大量“僵尸号”的人可以远程为司机下单,行话称其为“针头”,事后与司机分成获利。


尝到“打针”的甜头,邵某开始频繁跑单。这些订单在呼叫时都是短距离的小额订单,始终点都在邵某家附近,行程距离最远不超2公里,然而跑着跑着,小单就变成了大单。邵某接单后,从起始点开始绕路,直到订单金额超过3000元才肯开至终点。当检察官问及“为何这些虚假订单的始终点不能选择远一点的距离,让订单实际看起来真实一些”,邵某解释道,“网约车平台在审核垫付近距离的订单金额时,会更方便快捷,即使该笔订单的实际金额非常大。”


后来,邵某又购入了一个外挂神器——“小尾巴”。只要将类似U盘形式的“小尾巴”插到手机上,并下载一款软件,即可模拟GPS行车轨迹操纵虚拟订单,司机不用出车,在家躺着也能“赚钱”。


邵某不仅自己虚构订单骗取平台垫付费用,还把这一“财富密码”介绍给了同为网约车司机的裴某和盛某,从二人的订单中收取三分之一作为提成。网约车平台从未核实过这些虚假订单,直至两年后,该网约车平台经大数据筛查才检测到上海存在几十笔异常大额订单,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检察官释法说理,犯罪嫌疑人邵某等均已认识到自身行为给网约车平台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主动向网约车平台认错,并积极退赔全部违法所得。


根据该案反映出涉案平台存在的技术漏洞、规则漏洞和普法漏洞,为保护该平台财产权益、保障网约车市场正常运行、消除违法犯罪隐患,浦东检察院及时向该网约车平台制发了检察建议,平台迅速对照整改并回函。


截至2023年3月,多起类似案件经浦东检察院审查起诉,法院作出判决,以涉案人员构成诈骗罪定罪处罚。


头图来源:图虫


通讯员:王畅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此类诈骗近期高发!高度警惕陌生F...

20天“碰擦”8辆公交车,网约车...

参加消防证书培训就能找到好工作?...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