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下午,徐汇区政协召开“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区软实力提升”双月协商会。徐汇区副区长王志华介绍了徐汇区公共文化工作有关情况,委员们从提升徐汇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投入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徐家汇文化标识度、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动力、新兴科技赋能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徐汇区现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超40万平方米,涵盖图文博美等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是上海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徐汇建成了徐家汇书院、上音歌剧院、宛平剧院、衡复风貌馆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标性文化载体,并分层次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同时,徐汇区也着力塑造“海派文化之源”文化品牌、实施“全民美育行动”、探索社会多元参与。
如何继续深挖徐汇区域特色,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建议,徐汇区要依托上海文化三大品牌,继续深挖发展区域文化特色,打造文博场馆群、名人故居群、滨江美术馆大道和复兴中路国际音乐街区,加大对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旧居、革命遗址的挖掘保护,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大力宣传“建筑可阅读”等文旅融合的活动项目,丰富城市行走线路,将区域的红色基因、海派文化与老建筑链接起来,让参与者获得新的体验与乐趣,不断提升“海派文化之源”品牌标识度,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的精神力量。
徐汇区政协常委、上海趣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九点水美术馆理事长陈玉林则结合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建议利用智能交互技术丰富徐汇区的公共文化内容和体验,利用虚拟增强技术拓展徐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范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徐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头图为徐汇区政协双月协商会现场。徐汇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