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带的团中,有客人行李箱丢了,你怎么办?”这是“未来导游”们在导游英语口语测试中可能面临的80个考题之一。9月6日至7日,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在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1支队伍参加角逐。
三个板块展示职业教育风采
据了解,此次来自职业院校的参赛选手们将进行导游素养及业务能力测试、导游英语口语测试、才艺运用三个板块的对决,他们在两天的时间里,站在“导游服务”的舞台上,展现职业教育风采。
来自上海旅游专科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王伟是上海代表队参赛选手之一,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他获得“导游服务”赛项的一等奖。
为了此次“国赛”,王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了很长时间。“在中文讲解环节,我选择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为游客讲解场馆内的谢晋元将军的家书。”王伟还特意选了用口琴吹响电影《八佰》里的音乐,来引入讲解。“口琴是特意学的,希望用这样创意的开头打动裁判。”
在才艺运用板块,王伟藏了个“大招”。他将环境假设在北京环球影城的霍格沃茨学院片区,为所带的亲子团带来魔术表演。“这几个月一直在学魔术,每周去一次外滩,向魔术老师学习,虽然很远,但能掌握这样的技能,不光是为了比赛,在以后成为一名导游后,也能运用到带团之中。”王伟说。
比赛内容向行业实际靠拢
据了解,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引领“三教”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处长马建超表示,“国赛”在加强各省市兄弟院校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同时,还可以赛促融,吸引更多产教融合型龙头企业参与大赛,将新的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融入比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互动融合。此外,还可以“以赛促改”,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赛后解决问题,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此次大赛裁判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授翟向坤告诉记者,在比赛内容设置上,此次大赛与往年也有不少变化。“内容与现实接轨,向行业靠拢。”翟向坤说,往年导游知识测试是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而今年变成了现场问答。题目不仅考察选手们掌握的知识面广度,还有现场应对能力。
以往,在中文讲解环节,选手只能在5A景区和世界遗产地的名单上选一个讲解,而今年选手们则有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纪念馆、乡村旅游景点、小众景点都可以,因为现在游客也不再一窝蜂向著名景区扎堆,方向更为多元,因此在比赛内容上也就有所调整。”
对接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今年暑期,各地文旅市场复苏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据综合测算,今年暑期(6—8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今年暑期的旅游热度显著高于2019年同期,许多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旅游行业复苏,对毕业生就业利好,但文旅市场的发展对从业者的素质、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提倡‘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来带动同学们技术技能。”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院长毛润泽表示,尽管学校只有一名选手参加了此次“国赛”,但在此之前进行了层层选拔。“比如在市赛之前是校赛,同学们都可以参加,选拔出二三十位同学再参加市赛,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其中。”毛润泽告诉记者,现在“国赛”的项目已经对标行业赛,学生选手与行业选手能力相差不大。“同时,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进一步对标市场需求。”
跟团游已经越来越个性化,以往导游挥着小红旗像打仗一样在各个景点“打卡”的方式不太受游客欢迎了。“我们和携程联合打造了本地向导1+X资格证书,同学们可以立足本地,比如针对武康大楼的导览进行深挖。”此外,该院还增加了直播课堂,并建设了实训室,同学们可以在实训室里进行沉浸式的训练。“同学们在一个房间里,可以讲遍全国景点。”
毛润泽说,随着文旅消费需求明显升级,职业院校也迎来机遇和挑战。“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和期待的从业人员,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责任。”
头图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