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谋取非法利益,杜某伙同夏某某、刘某、王某某等6人对外以著名奶茶、餐饮品牌加盟代理商名义招揽客户,通过网络途径投放广告并以“黄牛”身份假扮客户引流,虚构与品牌关系,夸大门店利润,共计骗取180余名被害人加盟费1000余万元。2023年8月3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刘某等6人提起公诉。
搭讪,是巧合还是蓄谋?
2021年7月2日,上海市青浦公安分局接到报案,一名李姓男子称自己在当年4月因想要再就业,选择加盟奶茶店,前往上海市某知名奶茶店考察时在店内被人搭讪,对方称自己是该奶茶店加盟代理商,提供加盟有关的服务业务、设备原料等。因就在店内,该搭讪的夏姓男子掏出名片,小李不疑有他,相信其说词并跟随其至名片上所标注的上海公司。
公司内井然有序,多名员工来往穿梭,夏某某向小李介绍了公司经营人杜某,并共同带其至样板间现场介绍,二人称“公司名下拥有多家知名奶茶店、快餐店的加盟权限,均为以上品牌官方授权,可以提供从开店到经营的一系列配套服务。”
小李本就中意自己在考察的那家国潮奶茶店,见配套完善,遂签订合作协议书,当场缴纳5万余元加盟费后开始接受公司安排的培训课程。
但课程还未过半,小李便发现了不对劲,培训期间他与其他加盟商聊天,竟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考察店铺时被该公司人员搭讪,随后来到这里签订了合同。这一招商模式令小李起了疑心。在培训后半段,小李了解到设备和原料的价格,发现近远远高于市场价,更坚定了该公司有问题的想法,最终决定报警。
创业,是合法还是犯罪?
警方经查证,发现杜某等6人有重大作案嫌疑,遂于2023年3月23日抓获杜某、刘某、陈某、于某某,当日王某某经民警电话通知后自行投案自首。同年4月14日,夏某某也在其住所被警方抓获。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青浦区检察官经查证,杜某等人于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未取得特许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招募多人担任招商运营人员,同时招募部分员工在线下成为“黄牛”,“忽悠”人来公司。等加盟商开店后,公司便终止服务,从而骗取加盟费、代理费等款项。
经对杜某等嫌疑人的讯问,检察官得知这起犯罪的开端竟是一个创业的故事。杜某于2020年1月接管了弟弟经营不善的公司,并选择当前在年轻人之间很火的国潮奶茶店为经营噱头,用黄牛冒充客户搭讪招揽生意,但实际并未取得品牌授权。
在团队诈骗有起色后,他们开始一系列开店前期培训、原材料提供等系列服务,但所谓“原材料”也只是从淘宝上购买的普通商品加价数倍后卖给不知就里的加盟商,而在客户店铺正式开业后,他们也往往会选择拉黑、删除客户联系方式来逃避追责。火爆的生意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创业初衷,也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
否认,是狡辩还是无知?
“我不认为我这属于犯法,我不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嫌疑人到案后,却始终在检察官面前否认自己的罪行。检察官只得耐心对其一遍又一遍释法说理:“国家制定这样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要求开展特许经营的企业具有成熟的经营模式,你认为你们公司有成熟的经营模式吗?”数名嫌疑人经思索,老实回答说:“没有。”
承办检察官摆事实讲证据,将所查获的公司流水、骗取的180余名被害人1,015万元加盟费收支情况逐一陈列。其中,夏某某、陈某、王某某涉及犯罪金额642万余元;孟某涉及犯罪金额为327万余元;于某某涉及犯罪金额394万余元。其中杜某、夏某某起主要作用,系主犯,伙同其余数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触犯刑法。
在对六名涉案人员依法提起公诉后,检察官持续追踪推进追赃完损工作。承办检察官章秦、闫桐排摸梳理因遭受诈骗导致财产重大损失的被害人,共计查明有五人属于情况特别紧急,遂协助其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排民忧、结民困,助起渡过难关。
头图来源:青浦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