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8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9月12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各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此外,“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于9月22日至9月24日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情况良好
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表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各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首先,国际海港枢纽实现高质量发展。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开工建设。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二期、临港集疏运中心(陆域)工程建成完工。上海港战略布局沿海沿江内河港口稳步推进。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全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上海港连续12年位列全球第一。今年1-8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
其次,世界级航空枢纽加快建设。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稳步推进,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开工建设。上海机场苏州城市航站楼启用。市政府与中国东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东航打造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上海两场获评国际机场协会(ACI)“亚太地区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以上最佳机场”。
此外,航运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大型港口。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上海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
不仅如此,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取得突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16大板块66项,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成为全球数据处理规模最大的地方单一窗口。“境外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试点”正式启动。“中国洋山港”籍国际登记船舶数量达到45艘,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中居首位。
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抓紧建设
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指出,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从2017年12月开港,通过不断系统迭代以及功能完善,整个洋山四期码头已经进入成熟运作阶段。
数据显示,2022年,整个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已经突破了该码头设计的630万产能,全年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635万标准箱。同时,上港集团还在将成熟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解决方案在非母港外的新建项目当中进行了一系列推广,比如在以色列的海法新港以及在江苏的沪通集装箱码头。
后续港口自动化方面的规划和实施计划当中,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新建项目当中,还将继续扩大自动化码头建设规模,比如在改造中的罗泾一期码头,以及洋山北侧码头都将按照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进一步扩大自动化码头规模。另一方面,将有序实施现有传统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整个上海港集装箱自动化作业的比重。
航空运输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上海机场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永东表示,今年以来,上海航空运输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1至8月,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共完成航班起降44.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128.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9.3万吨,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75%和93%。
上海航空市场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航空客货运输恢复逐月向好,特别是7月份进入暑运后,运量加速恢复。暑运期间,两场日均航班起降量和日均旅客吞吐量环比6月份分别增长了7%和10%。二是境内客运市场恢复好于出入境市场。8月境内航班起降量和旅客吞吐量分别恢复至2019年118%和108%,都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8月上海机场出入境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的69%,明显好于年初水平。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即将举行
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表示,本次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由开幕式暨主论坛、2个平行论坛和6个主题论坛组成,这是上海连续第三年举办“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整个论坛线下参会人数预计将接近4000人次,目前,预计全球相关领域150位重量级嘉宾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其中境外演讲嘉宾超过50位。
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指出,在持续推动绿色转型,促进航运节能减污降碳方面,上海加快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营运船舶、检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和内河港口低压小容量岸电建设完成“三个100%全覆盖”目标。不仅如此,上海积极推动苏州河、黄浦江电动船舶应用。国内首艘超级电容新能源车客渡船“新生态”号投入运营;浦江游览首艘新能源船舶完成建造。苏州河12艘观光游览船全部为纯电动新能源船。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桥载电源使用率超99%。
在加快推进数智转型,促进航运创新提质增效方面,上海不断提升智能港口技术,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社会道路“减员化”运营测试,“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取得阶段成果;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全面实现设计吞吐能力,自动化码头技术在国内外14个码头得以应用。
同时,覆盖长江流域、长三角区域、部分沿海港口的港航物流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依托区块链技术,上海港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进口换单放货流程缩短至4小时以内。上海还加快打造智慧机场,机场运行管理体系智慧化稳步推进,上海机场初步实现数字孪生机场的展现和应用。
据悉,今年将有10余项围绕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方面的上海航运业发展新成果在开幕式上发布。同时,整个论坛将对外发布20余项新成果,及10余项成果案例,以充分体现一年来各方在推动航运事业进步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虹口全力建设功能核心承载区
虹口区副区长陈帅表示,虹口正全力建设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助力企业和机构深度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目前,位于虹口区的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已正式建成;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已完成注册登记并落户北外滩;北外滩航海公园在今年7月11日的航海日建成启用。这些项目的落地更好地助力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提升。
不仅如此,加快培育北外滩航运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区内海事法律服务的影响力,引入上海国际仲裁学院、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推进建立北外滩海事海商争议解决专家委员会,加强与海事法院、行政部门、专业院校的协作,推动海事海商争议解决“一站式”平台建设,将北外滩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争议解决优选地。此外,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国内首个航运指数期货产品,该产品弥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空白的交易,也为虹口航运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深入推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邮轮经济”暖风频吹,虹口抢抓邮轮复苏机遇,6月发布了虹口区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专项政策支持。北外滩将以高端邮轮枢纽港建设来带动产业链发展,吸引邮轮高端要素集聚,构建现代化邮轮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总部基地和邮轮经济中心,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头图为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