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断衍生升级,诈骗犯罪团伙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向境外转移,大量犯罪分子在境外实施犯罪且长期滞留不回。对此,上海警方针对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动向,立足境内打境外,持续发起凌厉攻势。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结合公安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和市局“砺剑2023”系列专项行动,针对境外电诈窝点“回流”境内人员,已开展多批次集中收网行动,抓获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20余人,窝点负责人28人,“业务组长”42人。
经警方调查发现,部分电诈窝点成员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纠集同乡或亲友,主动前往境外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呈现出明显的“传帮带”特点。此外,也有部分地区的电诈窝点成员被所谓的“高薪工作”蒙骗,怀揣着“淘金梦”前往境外电诈窝点,被境外犯罪集团以暴力方式控制,逼迫其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此外,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逐渐出现有组织化、专业化的特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呈现出“公司化运作”模式,“金主”“主管”“代理”“组长”“组员”等5个层级之间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独立,组织结构严密。
警方了解到,诈骗窝点中绝大多数成员都为组员身份,主要负责通过包装虚拟身份信息引流、按照给定剧本、话术与受害人对话并实施诈骗,但由于身份低、利润少、诈骗园区内消费水平高等原因,不仅赚不到收益,有的甚至被限制人身自由。“淘金”梦碎后,部分窝点成员最终被迫缴纳高额赎金,换取回国自由。
经警方研究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绝大部分都在境外地区,团伙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设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洗钱团队等,通过使用虚假身份、加密技术等,使其犯罪活动更具隐蔽性,因此,跨国电信网络诈骗往往具有非接触式远程犯罪普遍的取证难点。
同时,存在网络黑灰产业链为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提供引流推广、非法通讯设备、转账洗钱、支付结算等非法服务,不断更换升级通讯技术、想方设法隐匿特征信息,隐藏身份、逃避打击。
对此,上海警方立足境内打境外,通过现案着手、旧案梳理、多维扩线、集中收网等“组合拳”。今年以来,上海警方集约统筹战场及警力,多批次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在全国各地先后将420余名境外电诈窝点“回流”人员抓捕归案。
头图为上海公安召开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