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2023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海”开幕论坛上,上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获评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
“两张网”改革推动治理模式创新
2018年以来,上海开始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以下统称“两张网”)改革,将“两张网”作为牵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牛鼻子”,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
“一网通办”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方式重塑,推进数据通、业务通、服务通,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实现多渠道服务办理、智慧好办,推动数字政府建设。2020年,上海“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务经典案例。近年来,在全国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均名列前茅。
在实际应用层面,“一网通办”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高效回应市民和企业关切,解决百姓难题。近日一位市民来电反映公寓退租后押金返还难题,30分钟内接到房管部门回电,不到12小时问题得以解决。2023年1至8月,热线接听电话471.4万个,接通率94.04%;受理诉求量564万件(其中电话受理496.8万件、多渠道受理67.2万件),转送工单243.2万件,热线咨询事项一次性解答满意率97.57%。
企业登记“数字化”实现协同高效
构建系统性、集成式、一体化企业登记数字化服务。截至7月,已有10.3万户内外资企业使用“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按需办结各类登记业务,其中8.5万户企业通过全程网办方式办结设立、变更或注销登记业务。此外,已有221万户存量经营主体下载了电子营业执照,使用次数累计超6500万次。
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在“一网通办”体系和社会化领域持续归集和深度应用,建立电子证照可信授权访问体系,归集市级678类、2亿张证照,累计调用证照量21.42亿,146类实现电子送达,其中109类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制发。
“一网统管”运用实时在线数据和各类智能方法,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力求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
构建“平战结合”的消防救援“一网统管”数字化平台。立足全灾种、大应急需要的能力要求,重点夯实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消防数字化底座,汇聚各类基础信息、视频图像、物联感知等内外部数据资源,累计汇聚内外部40余个系统、11.1亿余条内外部数据,为各类上层应用系统提供多维坚实的底层支撑。构建“一网统管”防汛防台指挥系统,聚焦对上海防汛影响较大的“台风、暴雨、潮位、洪水”,汇聚700余个实时雨量监测站、近300个实时水位监测站、潮位预报站、90余个风力监测站、60多个气温监测站、1500多个积水监测点站的实时数据,“全面、实时、精准”掌握全市防汛信息。
据悉,“一网统管”在市、区、街镇三级打造平战一体、双向协同的“1+16+16+215”融合指挥体系(1个市级指挥平台、防汛防台等16个市级专项指挥平台、16个区级指挥平台和215个街镇指挥平台)和“一线管战、市级管援”平台化运作机制,形成平战一体、双向协同的融合指挥体系,显著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效率。市级“一网统管”平台已汇集78个部门和单位的1398个应用,不断在实战应用中迭代升级。
头图为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颁奖现场。主办方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