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2023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在宝山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合成生万物,新质启未来”为主题。大会聚焦生物医药行业政策导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共同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建言献策。
生物医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也是宝山推进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宝山区加快盘活低效土地,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其中,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是全市唯一一个以合成生物为主题的产业园。丰富多样的产业载体,引得宝济药业、艾博生物、美迪西等一批生物医药新星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宝山区生物医药企业数从3年前约100家增至目前的400余家,生物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100%、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53%。
活动现场,宝山区揭牌首批合成生物产业特色载体,囊括6家特色园区——东方生命港宝山药谷、国盛药谷、东久新宜宝山生命科技港、北郊未来产业园、容大科创中心和峥宝科技园。此次授牌,标志着宝山区着力建设“上海合成生物学规模转化平台”,并朝着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目标扎实推进。
对于合成生物来说,从投入到产出,还要经历一段等待期才能真正起效益。其中成果转化绕不开资金这道坎儿。活动现场,不少科创中小企业提及,功能性平台是刚需,但自购成本高昂,令囊中有限的它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产品发展至不同阶段需匹配功能不一的中试放大平台。对它们来说,这笔投入产出并不划算。
为此,宝山区相关部门已与诸多院士团队积极洽谈,计划引入一批标志性功能型平台。以高能级生物铸造厂等重点基础设施的铺设为切入点,吸引更多中小微创新主体来此创业。
同时,宝山区还发布了干货满满的专项政策。通过集成现有的科创30条、生物医药政策2.0版、环上大黄金10条等优势政策,覆盖项目引进、研发、转化、产业化等全过程,涵盖资质认证、平台建设、金融服务、人才集聚等各环节,力争实现全链条资金支撑。令不少企业印象深刻的是,针对创新团队落地启动资助,新注册企业发展金支持等,凸显出政策制定的精准性、特色性。
据宝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处理好发展中点和面、近和远的关系,统筹科研资源,聚珠成链、拓链成群,大力引进综合性、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培育高增长科技企业,加强源头创新至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衔接,并突出重点靶向攻坚, 坚持长期着眼与短期着手相结合,加快把“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此外,还将进一步强化合成生物产业的发展力度,完善监管制度规则,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发展。
头图为大会现场。宝山区新闻办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