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第四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在复旦大学开幕,“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二期)”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正式启动。
如果说,2017年立项的首批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为全球科学家共同探索人类表型奥秘初步构建了统一的标准体系、建设了跨尺度的科研平台,那么6年后的今天, “二期”重大专项的启动,则标志着全球科学家将可进一步在形成国际共识的研究框架下共同出发,为解答人类表型及其调控机制这一生命健康奥秘的核心问题开展实质性协同攻关。这也意味着人类表型组计划,这个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正迈向新的征程。
何谓表型组?简单来说,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特征,人体特征即表型。表型组是生物体从宏观到微观、从胚胎发育到出生、成长、衰老乃至死亡过程中所有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的集合。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如果有一对双胞胎,一个从小在赤道的低海拔地区长大,一个在高纬度的高海拔地区长大,他们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表型,不仅外表会产生差异,他们的蛋白、代谢和器官功能也会发生不同变化。这就是环境因素对人的表型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与他们的健康、疾病、寿命都息息相关。
“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表型组可以说是人类生命奥秘的两大关键。”田梅说,唯有全球各个地区表型组研究的科学团队协同作战,才能“拼出”全人类的生命奥秘的完整“拼图”,而这也是人类表型组计划的最重要目标。
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等中外科学家就基于“测一切之可测”的理念系统提出了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的设想。其后,在国家尤其是上海市的支持下,复旦大学凝聚国内外数十个顶尖科学家团队,在人类表型组计划和基础研究中为中国奠定引领优势,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达成四个“全球第一”。
“坚冰已经破除,航道已经打开。”出席大会开幕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曾担任“国际人类表型组(一期)”专项验收专家组组长,他认为,上海引领推动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已初具成效。
据悉,“二期”专项将围绕“确保引领-支撑大科学计划持续推进”和“抢先收获-创新策源与范式推广”两条主线,力争牢牢确立上海在大科学计划组织实施和人类表型组研究中的国际引领地位,持续推动范式变革,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田梅介绍,“二期”专项将升级目前的人类表型组导航图,最终形成一套人类表型组全景“导航图” 2.0版。人类表型组全景“导航图”和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结合将为新药研发、疾病预测等提供更完整的信息,帮助人们更加科学、更加精准地认识健康评估的标准。
“二期”专项还将构建全球人类表型组数据协同研究平台(PhenoBank)、联合国内外学者筹建国际表型组学会,为全球科学家进一步的合作研究提供支持,并且将推广表型组学研究范式,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力争产生包括新潜在药靶、新生物标志物、新机理在内的一系列新突破、新发现和新成果。
头图为“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二期)”在复旦大学启动。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