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共享未来!
浦江之畔,奏响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华彩乐章。超过3400家企业和近41万名专业观众从全球各地奔赴而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展示风采、洽谈合作、寻求商机。这个展会,已成为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最佳窗口和平台。
6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朋友”成为了“老朋友”;6年来,一个个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进博故事”在这里上演;6年来,“进博效应”不断扩大,各国企业争相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奔向中国,就意味着奔向发展。在第六届进博会的场馆里,我们记录下了展商和观众们的这些瞬间,无论是充满好奇的眼神、互通有无的真情还是心满意足的笑脸,这些时刻都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从中传递出的春风温暖着世界。
好大的鱼!马耳他水产品的最佳“形象大使”——重达300余公斤的金枪鱼在本次进博会首秀亮相。本次进博会后,中马将开启直购模式。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这是飞机,还是车?未来“空中出租车”——2吨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让观众大为好奇。未来这一载人飞行器将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上下班“打飞的”或将成为现实。劳动报记者 朱擎摄影
真刺激!虚拟技术的广泛运用,让一名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F1赛车手的视觉和体感。将来,或许我们只需坐在家中,就能“驰骋”在轰鸣的赛场。劳动报记者 朱擎摄影
又萌又可爱,手感还好!羊驼玩偶虽小,市场却很大。今年进博会上,秘鲁羊驼制品连续第六年亮相,依然吸引了很多拥趸。借助进博会的“手”,小羊驼走向了世界,赢得了订单,也宣传了秘鲁。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有特色!在第六届进博会上,来自五大洲的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汇聚一堂,其中有6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少设计各具风情。图为塞尔维亚馆吸引了观众的镜头,该馆以面包与河流为两大特色。在塞尔维亚文化中,面包是喜悦、幸福和团结的象征。今年10月17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过去10年,塞尔维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85倍。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美女遇美食,谁更美?本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展示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产品食品及农产品,宛如一个“世界厨房”。舌尖上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也是一场视觉的感官盛宴,参展商们搭建起各式各样的场景,让观众沉浸式徜徉在美食的海洋中。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品一品美酒,交一交朋友!进博会吸引了全球展商汇聚,将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品及农产品,带进中国市场。其中,进口酒类产品成为亮点之一,参展展品数量高达1261款,显示出国际酒类市场对中国的巨大热情。这背后也反映了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在内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正在为进口酒入华提供众多机遇。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好物聚进博,展品变商品!在进博会上,蒙古馆把蒙古文化和蒙古商品“打包”在一起,推介给观众。尤其是充满蒙古特色的羊绒产品,大获成功,许多羊绒品牌已经走向世界。图为观众正在挑选心仪的羊绒大衣。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相互比划,也能做生意!进博之“窗”的光,照亮中非经贸往来。据介绍,本届进博会共有11个国家首次参加国家展,其中非洲国家7个。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和企业带着本国特色走上这个世界舞台,也借着进博会的窗口了解中国。今年也是马里第一次以国家展形式参加进博会。除了乳木果油,他们还带来玫瑰纯露、草编包等当地特色商品,不断有人走进展区问价挑选。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美美与共,让可持续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及!第六届进博会的消费品展区,处处流露出让“生活更有格调”和“让生活更有质感”的理念。作为进博会连续六届最大的日化消费品行业参展商,欧莱雅今年“上新”规模创历届之最,4款美妆科技亚洲重磅首秀。图为其展台吸引了众多观众。劳动报记者 朱擎摄影
头图为“在这,与世界见面!”参观第六届进博会的观众,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背景板前留下纪念。劳动报记者贡俊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