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五年来取得的成效。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上海的火警处置平均用时为8分钟,五年内提速2分29秒。同时,结合上海的地域特点,消防部门重点组建或升级了水域、排涝、防化、地震等特种灾害专业处置队伍,以此满足“全灾种”救援需求。
火警处置平均用时8分钟
记者从市消防部门了解到,五年来,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累计接处消防警情40.6万起,抢救疏散群众5.8万人,保护财产价值约122.6亿元,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持续平稳。目前,上海消防的灭火救援效能正在不断提升,火警处置平均用时从2019年的10分29秒缩短至2023年的8分钟,平均缩短了2分29秒。
此外,微型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火警处置参与率明显上升,从2019年的27.56%上升至2023年的75.30%,涨幅近两倍。五年来,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有效处置了“6·18”上海石化爆炸、“7·22”浦东国际机场波音777货机火灾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据悉,根据近几年的警情数据统计分析,除火灾以外的,消防部门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类警情占比逐年增长。2018至2022年的5年间,占比由60%上升到70%,消防救援任务正发生新的变化。2022年,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处置各类灾情7.29万起,其中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分别达到2.94万起和2.15万起,也是改革转制之后职能任务拓展的重点方向。
组建专业处置队伍满足“全灾种”救援需求
目前,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结合上海的地域特点,消防部门重点组建或升级了水域、排涝、防化、地震等特种灾害专业处置队伍。
其中,以水上支队为核心,在全市消防站布点了61支水域专业队和4个快速反应前置点,全面承担上海“一江一河”和河湖水系的救援任务,仅今年以来就成功救援落水群众20余人;组建了20支排水排涝专业队,暴雨时能排涝,平时可担负较大火场的供水任务;以特勤支队为核心,组建了10支防化专业队,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完成侦检、堵漏、洗消等关键任务;为了提升应对本市建筑坍塌事故和支援全国范围地震灾害的能力,强化了3支重型、14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
此外,上海消防部门还在各支队组建了28支社会救助分队,全天候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事。据统计,全市有三分之一的消防员,在承担灭火救援任务的同时,苦练特种救援本领,随时准备应对各类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
随着救援内容逐步向“全灾种”扩容,对于救援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处置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例如,在“5·16”昭化路坍塌和“2·15”外高桥电厂除尘器坍塌救援中,上海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和指挥响应水平得到了充分检验。
而在2021年抗击“烟花”台风行动中,全市消防部门更是累计出动消防车10226辆次、指战员51130人次。单日接警量、小时接处警量打破历史极值,其中,7月25日单日接警量为5580起,达到当年日均接处警量的33倍。
2020年援皖跨区域抗洪抢险任务中,历时28天、跨越两省三地、辗转1100余公里,搜救人员、疏散群众、固堤排险……累计营救、疏散群众233人、抢救财产1430余万元,是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上海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出动人数最多、应援时间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
率先在全国修订出台11部地方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上海消防部门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为指引,立足火灾防控工作现实需要,着力健全地方消防法规标准体系,提请市人大率先在全国修订出台《上海市消防条例》,提请市政府制定修改《关于加强本市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决定》等3部政府规章,《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建设要求》等11部地方标准也已颁布实行。
目前,更是针对消防物联网、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等新型领域管理需求,立项启动10余部地方标准编订工作,具有上海特色的消防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全市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支撑。
头图为消防部门建设专业队伍,应对各种“全灾种”救援。消防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