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60万元就能预定名校摇号名额?想跨区转校、借读,只要肯出50万元就能搞定?近日,静安警方破获了一起以“办理名校入学”为由的诈骗案件,仅目前就已经有24名受害家长深陷这起“入学费”庞氏骗局,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付60万“入学费”,进名校都是小事一桩
今年9月初,市民刘先生来到静安江宁路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某商务咨询公司诈骗了60万元的巨额“入学费”。据刘先生介绍,因为不想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年前开始就动脑筋找进入名校的各种“路子”。
刘先生坦言,因苦于没有对口名校的学区房,长期以来,自己寻遍了身边的亲戚朋友“疏通关系”,还在外加了几十个所谓的教育商务咨询公司的微信,但始终未果。
春节前夕,一则隐晦标价的转学名校朋友圈消息引起了刘先生的注意。待添加微信好友后,自己就结识到了“高人”濮某,对方拥有所谓的“教育局”背景。
刘先生称,濮某先是夸下海口表示,想要踏进这所名校只是“毛毛雨”小事一桩,并还举了多个以“通关系”的方式帮助入学或转学的例子,这些动听的成功案例让刘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开学前夕,多次被濮某喂了“定心丸”的刘先生开始走摇号的流程。此前,濮某已带刘先生去过了他的商务咨询公司,期间,对方精准拿捏住刘先生焦急的心理,一口气要价60万元的“入学费”,其中包括手续费和用于打点关系等费用,双方还当场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中白纸黑字写清楚:如果失败,所有费用悉数退还。
有了协议做担保,刘先生觉得入学摇号“十拿九稳”。不曾想,一直等到9月1日开学当日,孩子都去学校报到了,刘先生还没有等到心仪名校的入学通知。无奈之下,他按照协议准备向濮某要求退款,但此时的濮某已失联,之前去的那家商务咨询公司也人去楼空。
接报案后,民警很快根据刘先生等多名受害家长提供的线索,初步认定嫌疑人濮某虚构事实,假借“开后门、通路子”办理入学骗取学费,涉嫌诈骗。同时,警方还对其名下多个银行账户做了逐一排查,发现在今年上半年就有数十笔不明大额资金汇入。
被骗家长多达24人,最高一位付了近百万元
警方由此顺藤摸瓜找到其他被骗家长,统计出像刘先生这样的被骗家长竟多达24人,累计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刘女士在2019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濮某,“平时看他谈吐方面还是很自然的,还一直在朋友圈发陪女儿出去玩的照片,想着肯定也是个好爸爸,托他办事应该没什么问题。”
不仅如此,在与濮某的沟通交谈中,刘女士发现,对方对不少学校以及教育体系的情况都非常了解,“他甚至还能直接说出某某学校某某班级里的某位学生的情况,都能说到这么细了,我们自然是更加相信了。”刘女士回忆。
于是,今年期间,刘女士和朋友先后一共支付给了濮某95万元,分别用于两名孩子的跨区转学和借读事宜。不曾想,这钱就直接打了水漂。当民警找到刘女士,一再强调“濮某根本没有所谓的办理入学能力”时,这位受害家长直言:自己实在是太傻了。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被骗家中还不乏一些人“预支”了明年9月的入校资格。有人直接向濮某支付了近百万元的“入学费”。
所骗钱款用来支持心仪主播,打赏高达500万
今年9月6日下午,办案民警在属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于外地一小区内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濮某抓获归案。
濮某到案后交待,自己正是利用了家长急需为孩子办理入学名校的迫切心理,虚构其认识教育局或学校领导。后通过签订《入学咨询协议》合同的方式,使其办事流程显得正规。
以往,在摇号摇中后,濮某会将成果归功于他的“操作”,而在未成功时,濮某则以系统故障等为由,哄骗家长,并以还有补录机会或通过先借读后转学的方式,稳住家长,拖延退款时间。
濮某坦言,自己这种做法纯粹就是一种概率论,赌的就是家长摇号成功和不会主动报案,好让自己在“名声大噪”的同时继续行骗。其中,对于部分摇号、转学失败的家长,濮某除了一味拖延,还会根据对方实际反应,全部或部分退赔手续费,但这部分退赔用的钱,濮某只能等下一个“上钩”的家长把钱打入其账户后再转手。
最终,拆穿这层“庞氏骗局”泡沫的也是濮某自己。从2022年底起,濮某因迷恋上了网络直播,先后打赏多名主播近500万元,加之此前背负的各种外债,濮某的“金库”被捅出了一个“大窟窿”,大量应退赔给家长的钱没有退赔,加速了东窗事发。
目前,濮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静安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头图为犯罪嫌疑人濮某和被骗家长签署的所谓入学自学协议。劳动报记者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