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支付宝老外不能在早餐铺买包子?上海年内要吸引入境游客超300万人次,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3-12-12 15:15

摘要: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也是入境旅游的首选口岸。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接待入境游客229.9万人次,入境游恢复水平位于全国城市前列,预计年内将吸引入境游客超300万人次。12月11日,上海全面启动入境旅游形象推广行动。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如何让更多外国游客心向往之、近悦远来?为了让“老外们”来上海,文旅行业做了哪些准备?还有哪些瓶颈亟需突破?记者据此展开调查。


入境游产品在更新,Citywalk配备英文导游


现在上海什么旅游模式最火?Citywalk肯定有一席之地。据介绍,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城市漫步,在行走间、在观察里、在分享中爱上申城。而旅游企业也已开始布局,推出了适应市场的入境游产品。


“我们设计、翻译了上海微游线路,并提供英文导游,让外国游客能够通过Citywalk形式,更加了解上海、了解中国。”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记者,比如,“体验上海的浪漫与咖啡文化——武康路微游线”,将会带外籍游客感受梧桐树旁幽静而高雅的欧式建筑,流连于浓郁的咖啡香味之中;“阅读上海独特的建筑——乌达克在上海微游线”,则会让外籍游客深入“阅读”邬达克故居、孙科故居等建筑所呈现出的文化元素。“希望外籍游客们可以充分利用半日或者一日的碎片化时间,去阅读城市,然后自发去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感。”周卫红说。


此外,为帮助外国游客了解更多的城市文化,旅行社也在优化、丰富中国入境游产品。比如,推出“北京+杭州”、“北京+秦皇岛北戴河”等组合产品。针对上海的入境团,除了在上海进行观光,线路中也会增加周边古镇的选择,以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细节再优化,提供更多现金支付场景


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安排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期,多项便利中外人员往来的出入境管理政策落地或官宣,我国入境游市场逐渐回暖。然而,业内人士也指出,支付便利性不足等问题亟需解决。


“还是以citywalk为例,随着城市微旅游的拓展,入境游客在沪消费需求并非全部集中于大型商场、购物中心,更多的则是生活类、娱乐类的消费。”周卫红说,比如,早上起来在早餐铺子买一笼小笼包,说走就走的共享单车骑游等。但是,没有支付宝或微信的外籍游客在这些时候就会寸步难行。她提出,要关注入境游客在沪消费的便利化,需要为他们使用现金或者信用卡支付提供方便。


近日,记者曾在火车站的售票大厅注意到,不少来线下窗口购票的是外籍游客。“不知道怎么买票,只好拖着重重的行李,穿地道爬楼梯,在窗口查看班次进行购买。”来自新加坡的汪女士曾向记者“抱怨”。对此,业内人士也提出,应该进一步优化国内旅游接待服务细节,如高铁票预订、热门景点门票预约等。


各语种导游存在不足,鼓励回流


业内人士还指出,入境游接待目前最紧缺的是“人才”。一名合格的入境游导游,不仅要熟练使用外语,还应该是“多面手”,从对接外国游客信息到口岸签证申请,再到往返机场办理业务等每一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


“从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入境游导游,起码需要三年时间。这三年里,她还得有实操,有一定的带团量,才能提高技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旅游专业副教授高静透露。然而,受疫情影响,不仅旅专学生缺少实践,还有大量小语种导游流失,人才储备不足。因此,高静建议扩大人才蓄水池,鼓励导游回流,增加培训力度。


如何保障服务品质、为境外游客提供更好的出游体验,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2024年,上海将不断推进和优化入境旅游工作,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充分把握全球旅游消费需求演变趋势,以增加来沪游客人次、延长在沪停留时间、提升在沪消费水平为目标,策划推出多层次、差异化的旅游线路产品,打造一批都市型开放式景区。


头图来源:上海市文旅局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中新将实施30天互免签,新加坡旅...

中秋国庆假日前三天,上海共接待游...

浦东城市形象片联袂上海旅游节演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