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民办实事项目”是上海民生工作的特色品牌,2023年市民总体满意度再创新高。今年的实事项目将重点解决市民的哪些急难愁盼,有哪些新的项目?对此,龚正作出了回答。
“为民办实事项目”是上海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自1986年启动以来,已经持续了38年,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安排了10个方面32项项目已经提前圆满完成,市民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3.62%,创近年来的新高。
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聚焦养老、托幼、安居、就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仍然确定了10个方面,项目增加到34个,其中新增项目17项,延续的项目也是17项。
在新增项目方面,注重紧贴需求、补齐短板,积极回应群众在宜居、安居、就业保障等方面的诉求,安排了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项目。比如刚才提到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已经纳入了今年的实事项目。又如市民对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十分关注,今年新增了一批就业稳岗项目,包括要建成35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培训高技能人才4.5万人次等等。
在延续项目方面,注重稳定供给、优化服务,对一些需求量大、群众反映好的项目,持续增加设施资源,提升服务能级。比如针对人口老龄化加剧,我们已经连续26年将养老床位建设纳入实事项目,今年我们进一步强化对失能失智老人的服务,计划改造30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又如在延续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基础上,今年又开办了150个爱心寒托班很欢迎,我们要把这项事情持续办好。
头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