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岁一毕业,苏莉就踏上了社区工作者的征途,先后在六个居民区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无论是在售后公房还是商品房小区,她心中始终装着“千家事”和“万家情”,小身板蕴含着大能量。
2020年,苏莉调任至长滩第一居民区。这里是一个全新的社区,但苏莉从无到有,把这张白纸描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
数字赋能社区“智”理
苏莉告诉记者,刚到社区工作时,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千头万绪”、“一地鸡毛”。她曾任职的宝林八村是一个老旧小区,面对各项环境整治、改造工作,苏莉总是冲在第一线,凭着一股子耐心和韧劲,走家串巷一刻不停。
从调解养老院“原拆原建”,到处理绿化与停车位矛盾,再到打造社区品牌“益家园”,一件件“民心事”逐一落地,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2020年12月,苏莉来到了长滩第一居民区。虽然社区环境大不相同,但她做事的原则却丝毫未变,“有事马上记下、有事及时回复、有事尽快处置”。
“长滩居民区是大型商品房小区,共2589户,6600余人,其中18岁至45岁居民占比达65%以上,居民受教育程度高……”讲起长滩居民区的情况,苏莉如数家珍。
对此,她用好数治手段,多渠道调研摸准居民需求,以“多方共议”为路径,以“汇、定、议、评”为抓手,即意见征集、确定议题、协商议事、监督反馈,力求得到客观准确的需求清单。
比如,为方便社区内双职工家庭、白领公寓住户、非户籍居民等家门口办事等需求,她联合多方资源建成“数字小屋”,整合“一网通办”、“一键叫车”、“医疗一体机”等数字化服务设备,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务,提升居民办事便捷性。
社区大小事,居民都有发言权
“社区里的大事儿小事儿,苏书记总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大人小孩儿的参与感特别强,社区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居民陈大爷这么说。
以社区食堂为例。清蒸鲈鱼、红烧肉、干煎带鱼……记者了解到,长滩的社区食堂不仅菜色丰富,品类齐全,性价比也很高,人均15到20元就能吃饱、吃好。
社区食堂的菜品饱受称赞,不过,有居民提出,是不是可以提前分享当日菜单,让居民心中有数?针对这样的“小诉求”,苏莉也全力以赴,积极回应,让点滴温暖直抵民心。
据居委干部宋海蓉透露,她们为此推动了长滩的3个居民区建立“恰饭群”。一开始,餐饮公司会提前一天将次日的菜单提供给居委干部,居委干部再将其转发至3个居民区的社区群和楼组长群,后面餐饮公司直接在群里发布菜单,社区居民们就可以提前知道次日菜单。
如今,长滩社区食堂成为了可以提前预知菜品的全龄段社区食堂,不仅“老年友好”,对上班族、亲子家庭也有极大的吸引力,日均出售1500至1800份。
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为项目清单
大城治理,基层开始,基层之治,核心在人。针对社区居民意见看法多、民主意识强的特点,苏莉充分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推行以居民说事、民主议事、“代表会议”定事、聚力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四事”工作法,把“C位”让给群众,同时凝聚双结对、共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志愿者、达人等“i长滩”多元共治力量,解决了宠物扰民、健身设施改造等问题,基本实现了“议题有征集、协商有规则、点子有人出、服务大家做”。
“我们也发现年轻的居民们思维活跃、想法特别多,为了进一步拓宽思路、引导他们依法依规参与社区自治,我们依托区社区治理学院、街道治理会客厅两级赋能,给他们提供各种讲座、培训,通过小班化、互动式、现场教学等,居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参加学习。”苏莉说。
据介绍,苏莉通过打造“聚智、聚力、聚服务”和“谊享、谊乐、谊学、谊治”品牌,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丰富“聚谊家”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内涵与外延。
在她的带领下,长滩快速组建瑜伽、葫芦丝、时装等多支文化团队,遴选社区“总监”,以文化交流促友谊;成立“医友健康直通车”,定期推送健康讲座与专家坐诊服务;开展亲子手工制作、环保创全宣传、“社区小先生”等,以“孩童”带动家庭融入社区。如今,“聚谊家”已然成为长滩居民家门口的“公共客厅”。
头图为苏莉工作照。宝山区新闻办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