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学家、年轻学者们心无旁骛做科研?稳定的科研资助是“定心丸”。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24年度“交大2030”计划宣讲暨项目展示交流会,年轻学者们纷纷上台展示研究项目,以期获得支持。
“我去年刚入职,申报的项目有幸入选了‘交大2030’计划(C类),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让我心无旁骛搞研究。”上海交大的毛逸飞老师带着他的《纳米尺度光场动态调控物理与器件》项目再度站上了宣讲台,与专家学者们展开交流。
什么是“交大2030”计划?上海交大介绍,面对当前的科技发展瓶颈,学校希望有十年以上持续的、中长期的支持给到符合学校未来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的科技重点领域及研究方向,并在“十五五”期间推动一批具有交大特色的若干领域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因此在2022年5月启动首批“交大2030”计划。
据了解,2030计划资助的项目既有瞄准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从 0 到 1”原始创新的“大项目”;也有从事前沿创新领域研究,具有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特点的“小众项目”。“交大2030”对研究项目分ABC三类展开支持,此次进行的是2024年度B类、C类项目的申报。
根据交大出台的《“交大2030”计划管理办法》,B类项目分为实验类和理论类,实验类项目经费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项,理论类项目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项;对于实施成效突出的C类项目,根据项目需要,可以给予滚动或提级支持。此外,C类项目主要支持35岁及以下科技人才开展前沿创新领域的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研究,不限领域范围,旨在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激发思想灵感火花、勇闯无人区,为培育学术创新思想提供种子基金。目前两期已支持B类项目13项,C类项目30项。
据了解,科学家们在“交大2030”计划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李听昕、刘晓雪团队(实验)与美国田纳西大学张阳团队(理论)合作,在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并验证零磁场条件下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存在的成果发表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的著名期刊《物理学评论X》上,并被重点推荐。
上海交大表示,学校全面改良科技创新土壤,构筑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和科研生态体系,持续支持从事重大原创性研究的科研人员,希望通过“交大2030”计划等一系列自主布局项目,营造出交大追求创新、力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推动原始创新的突破。
头图为2024年度“交大2030”计划宣讲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