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就像我的家,希望我100岁时还能站在交大讲台上,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6月24日,来自美国的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Hopcroft)教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自从2011年到访上海交通大学,这位世界著名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便与我国高等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来自美国的霍普克罗夫特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1986年,他凭借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取得的奠基性成就获得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最高荣誉——“图灵奖”。他的系列研究成果为计算机科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现代算法设计、程序语言处理器和计算理论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2011年,受上海交通大学时任校长张杰院士的邀请,霍普克罗夫特开启了与中国特别是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深度合作。他率先提出在中国建立以关注计算机领域的基础问题、培养计算机领域杰出人才为目标的学术特区。在他的推动下,2017年1月,上海交大成立了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旨在引进一流人才,聚焦理论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
如今,霍普克罗夫特担任上海交大访问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近5年来,这位85岁的外籍院士每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和生活时长超过半年,不论师生都直接叫他“John”。
自2011年12月起,霍普克罗夫特亲自参与上海交大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撰写课程讲义,每年给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拔尖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不间断授课20门次长达684学时,培养了近600名拔尖创新人才。
“大一刚入学,我就参加了霍普克罗夫特教授的座谈会,他喜欢和我们面对面聊天,并鼓励我们专注于让自己感到兴奋和好奇的研究领域,进而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这给刚入学有些迷茫的我莫大的鼓舞和勇气,让我下定决心以霍普克罗夫特教授为榜样,努力追求自己热爱的研究领域。”上海交大致远学院2021级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班的张天宇同学说。
近年来,霍普克罗夫特与中国学者在社交网络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们共同定义了“隐藏社区”“社区核心”等一系列基本概念,这成为分析大规模复杂社交网络的重要工具。他与中国学者合作,确立了网络鲁棒性的度量标准,揭示了复杂网络的极限特性,并定义了网络共性的判别原则。在神经网络的分析方面,他与中国学者合作提出了神经网络中层表征相似性的度量方式。
霍普克罗夫特说:“人才在全世界是平均分布的,中国拥有大量的人才,他们需要更好的教育机会。我希望能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他们的梦想。”
头图为2023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John Hopcroft教授。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