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持续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滚滚热浪袭人。面对烈日“烤”验,全市公安民警辅警坚守在交通疏导、巡逻执勤和服务群众的一线,用行动和汗水守护城市平安。
保障城市交通“大动脉”畅通
8月5日14时,上海中心城区最高气温达到40℃。高架道路热浪滚滚,经过炙热晒烤的地面已经超过60℃,顶着烈日站立于高架之上仅仅几分钟,就已汗流浃背。
17时刚过,在延安高架虹许路上匝道处,延安高架北侧已出现车辆缓行情况,交警总队高架支队二大队警长浦佳慧正在对车辆进行疏导。虽已是晚高峰,但阳光依旧火辣。由于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工作,高架交警不得不身穿长袖制服以避免晒伤,但后颈处仍被晒得脱皮。浦佳慧说,今年夏天他已经穿坏了两双皮鞋。
17时20分,电台内传来有车辆在延安高架南侧娄山关到延西立交之间抛锚的警情,浦佳慧立即带上头盔启动摩托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驾驶员因车辆发生故障有些不知所措,打开双闪灯等待民警的到来。浦佳慧细致的检查了车辆,发现是由于水温过高而引发的故障。夏季的高温天气使得车辆常常发生水箱“开锅”现象。他动作熟练地打开车辆前引擎盖,从警车中取出准备就绪的冷水加入水箱中,解决了市民的燃眉之急。
浦佳慧随身携带着的还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贴心准备了风油精、人丹、晕车贴、创可贴等物品。“这是为驾驶员和乘客准备的,这样的天气难免会遇到驾驶员或乘客身体不适,特别是老人,哪怕能帮他们缓解一下症状也好。”
比高温天更热的是服务“热”心
8月1日14时许,青浦公安分局赵屯派出所民警接到市民求助,称70多岁的老母亲当日早上7点出门后一直没回家,并且手机也联系不上,担心老人遇到危险。
此时距离老人离家外出已近8小时,室外气温逼近40℃。晚一分钟找到老人,可能就多一分危险。民警向家属了解到老人的身型与衣着特点,迅速调阅公共视频寻找老人的踪迹,并向周边居民同步询问线索。期间,有居民反映曾看到老人走进附近一片树林。
由于树林面积较大,派出所组织多名警力顶着烈日展开了“地毯式”搜寻。树林里闷热异常,不一会儿大家额头上就布满了豆大的汗珠,甚至制服上也出现了白色汗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多时民警成功发现了老人,此时老人已经瘫倒在树荫处。民警用随身携带的矿泉水及时为老人补水,确认老人并无大碍后,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无独有偶。8月5日,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民警刘君在街面巡逻时看到一名老伯坐在马路边,面色苍白,意识模糊。
“老人家,没事吧!”了解到老伯因天气炎热出现中暑症状,刘君立即将其扶到附近有空调的商铺内降温,为老伯补充水分,同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到场后,刘君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伯抬上车送往医院,经过及时救治,老伯已无大碍。
筑牢夏季水域“安全堤”
“老师傅,这里是通航航道,严禁游泳的,快上岸去……”近日,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水上应急救援队在巡逻至浙江路桥下时发现一男子在野泳,遂立即上前劝阻。随着夏季高温天气来临,人们涉水类活动日益增多,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O型”救援、翻艇自救、急起急停……有别于陆地,水中的不确定因素繁多,潮汐、暗流、漂浮物等等都可能给巡逻、救援工作带来麻烦。为应对各类突发涉水警情,救援队前期联合上海子鹊应急救援队开展了水中应急救援夏季训练,先后模拟了群众落水、船艇倾覆、水下徒手救援等突发情况。
为做好上海黄浦江、苏州河核心水域夏季防溺水工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效能,今年5月,分局组建了一支水上应急救援队,配备的充气式救援艇相较于以往的公安巡逻艇,具有操控灵活、速度快、吃水浅的优势,更创下了60秒急速救援的记录,大大提升涉水警情处置效能。
头图为烈日炎炎,交警正在高架上疏导交通。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