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交大绿氢产融发展论坛举行,发布氢能产业绿色发展报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08-16 17:32

摘要: 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正式发布。

8月15日是我国的全国生态日,为加快推进长三角氢能源绿色发展,“绿动全球 氢启未来”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绿氢产融发展论坛举办,近300位“绿氢”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畅论“绿氢”产融发展蓝图。


在此次论坛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氢能产业绿色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历时1年成稿,绿氢产融专家委员会专家担任蓝皮书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书由前言、绿氢的定义与意义、氢能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绿氢产业发展现状、国际绿氢产业发展现状、绿氢产业的延伸、结语等章节组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指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已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4月16日,科技部和山东省联合签署了“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协议,国家财政资金约3亿元,撬动总资金约30亿元,以定向项目的形式,分三期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他表示,“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将拉动山东地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氢能发展“山东模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表示,截至目前,氢能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占比很低,未来将会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其中,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是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存储和转化载体的两项核心技术。他还展示了上海交大燃料电池研究所在PEM燃料电池与电解水制氢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科技成果转化成果。目前,团队研发的低贵金属催化剂与膜电极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装机量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累计配套系统7000余套。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洁倡议,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实现科技创新驱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形成绿氢产业发展的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氢产融创新解决方案。


头图为论坛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零门槛全面开放转专业,“致远荣誉...

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打造人...

纪念建校128周年,上海交通大学...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