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灯塔”在何方?唯有新质生产力的光,方能照亮未来的新航道。
作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进博会显然是展示新质生产力成果、交流新质生产力发展理念、探索新质生产力合作机遇的最佳平台。
数据显示,过去六年,有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的累计1万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孵化等“新赛道”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制造、新服务首发首展累计2400多项,意向成交额约4200亿美元,每年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有近300家。
而今年,全球目光再次聚焦第七届进博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新能源、数字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题材遍布于各大展区,其中,技术装备馆科技主题区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专区产业链。工业主题区汇聚ABB 、西门子、施耐德等全球十大工业电气企业。
在这里,未来城市“模版”已清晰可见;在这里,进博之“心”就是奔腾向前的“向新力”。
转型升级
“灯塔工厂”提升工业制造自动化
未来,工厂是什么模样?职工,要怎么样上班?
“灯塔工厂”无疑是一种模版,其被称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因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等技术,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引领着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图为施耐德电气的“灯塔工厂”。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就在此前,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荣获“端到端灯塔工厂”称号,上海灯塔工厂数量攀登至5家,数量稳居全国城市前三。
一台台小车化身物料搬运“智能转运达人”在车间穿梭往来;机械臂、自动化产线、“AI质检员”协同作业;5G+智慧物流、5G+智能智造、工业蜂窝网+开放自动化系统贯穿生产各个流程。在这家成立了28年的传统制造业“老厂”内,如今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装备数字化、工厂无线化,加速了平台虚拟化,工业自动化程度更是高达75%。
通过部署多项先进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支持的数字快速原型制作、智能规划与排程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维等,该工厂能缩短了67%的订单生产交付时间,并使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82%。
记者了解到,虽然在生产现场,你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但是充分应对技术变革,实现技能升级后的职工都在“后台”。就拿维修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通过AR眼镜、语音输入设备来识别故障代码或故障现象,再加上AIGC 根据知识后台里大量的设备手册、作业指导书、历史维修记录和过往的一些成功解决方案,就能轻松给出设备故障诊断以及整体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在参与进博会的企业中可谓随处可见。海克斯康此次也展示了AI+智能制造的应用。其中,HELMEE高反光面瑕疵检测解决方案,可实现任何形状高反光表面的高精度检测,如手机背板、手机屏幕、车载玻璃等高反光产品表面的瑕疵检测,用于识别划痕、凹坑、鼓包波纹、裂纹、针孔、气泡及颗粒杂质等多种缺陷,检测准确率高达98%,可实现20um微小瑕疵的高效检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完美标准。
变“废”为宝
“黑科技”提升能源应用含金量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规模增长近20%。而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
图为展会现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新型能源体系的发展,不仅要求能源结构更“绿”,更要求产业体系更“新”,需要不断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本届进博会中,能源应用的示范化、前瞻性案例不胜枚举,诸多展商都带来了自家的明星展品,从中也可以窥见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一台看似并不复杂的大型“手风琴”,伫立在北欧工业企业阿法拉伐展台的中央。之所以把它称作“手风琴”,是因为安插在装置当中的一排排换热片像极了手风琴中间的折叠风箱。
阿法拉伐东北亚区市场总监及公共关系负责人顾闻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在第七届进博会上的全球首发新品——高能效半焊式板式换热器T25系列,专为储能供应、工业热泵制造和大型氢气生产而设计,完全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和中国生产。
那么,这台换热器有何科技含金量呢?关键在于,它可以在更小空间提供更大处理能力,是绿氢生产、可再生储能与工业热泵的优选,能够将原先浪费的热能尽可能回收,从而实现有效再利用。
众所周知,中国如今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摩天大楼已经占全世界60%以上,并已经连续第23年保持着200米以上建筑最高产的地位。
当人们生活和工作在超高层建筑内时,恐怕不会想到,这些建筑也都是“电老虎”。这是由于摩天大楼太高,为减轻墙体重量,通常只能采用钢架结构的玻璃幕墙设计,这导致墙体保温性能急剧下降。为维持房间内合适的温度,不得不消耗更多的电能。
“无论是超高层建筑、大型数据中心还是巨大的城市空间,其能源消耗是相当可观的。”顾闻表示,为了达到长距离输送的目的,热源厂的热量通常以高温高压热水的方式输送,区域供热换热站在整个供热系统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热源厂输送来的高温高压热水转换成低温低压的二次循环热水,再输送至每个供热用户。换热技术愈加高效,就能愈加实现变“废”为宝,提高能源管理效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等高楼均已采用了该类型的产品,用来节能减排。
同样变“废”为宝的,还有丰田此次带来的瞄准新能源车废弃电池的储能系统“SWEEP”。
截至2023年底,中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1552万辆。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动力电池,其报废后的处理对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未必知道,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在其初始使用寿命结束后,仍然具有60%以上的储能能力。这意味着这些电池在其主要功能耗尽后,依然可以在其他对电池性能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余热。
“SWEEP储能系统,就是允许使用在性能和容量上有显著差异的回收汽车电池,将其再利用后实现大容量并网。”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品牌沟通部徐一鸣告诉记者,这种再利用不仅可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最大化发挥每块电池的剩余储能容量。
脱胎换骨:
新材料技术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块小小的铁矿石,是不是非常不起眼?那么,40亿吨铁矿石呢?
图为展出的铁矿石。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这个庞大的数字,就是力拓集团每年从世界各地运往中国的铁矿石总量,所生产出的钢材足以建造23000座鸟巢、337800座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000座港珠澳大桥。
在力拓的展台前,你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蒙古、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地的矿石原料,而它们在运送到国内后,就被送入了宝武集团等企业的炼炉内。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了应对钢铁行业碳减排的强烈要求,力拓在这次进博会上就展示出了其突破性的专利低碳技术——BioIron力拓生物质炼铁技术。
让人惊讶的是,该工艺在钢铁冶炼过程中使用生物质代替焦煤作为还原剂,包括如小麦秸秆、油菜秸秆、大麦秸秆等农业副产品或专门种植的作物,然后通过微波能将铁矿转化为金属铁。如果与可再生能源和速生生物质碳循环相结合,BioIron有望比传统的高炉转炉工艺减少高达95%的碳排放量。
不仅如此,力拓还与中铝集团、中国宝武等正在推进几内亚共和国的西芒杜矿山项目。这里拥有世界级高品位铁矿石资源,非常适合通过低能耗的可行技术进行冶炼。这种矿石在炼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少,使其成为实现低碳未来的关键资源。
新材料的研发是产业链上游重要的基础环节,尤其是特种材料,更是新兴技术能否得以落地的关键。
在本届进博会,一家“玩”玻璃的企业,就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关注。在其手下,玻璃变得“脱胎换骨”了起来。
“玻璃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材料。本次进博会,肖特展示了更多‘来自未来’的特种玻璃应用,希望能打开观众和市场对于玻璃的无限想象。”肖特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陈巍如此说道。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芯片的算力带宽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芯片制造却在逼近着物理极限,其中一个需要跨越的障碍,就是能够实现芯片高集成度封装互连的新型材料究竟在何方?
经过长期的技术验证,行业头部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特种玻璃作为下一代基板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之一。肖特半导体运营和研发总监达宁透露,肖特已经与头部半导体企业进行密切交流,助力行业开发基于特种玻璃和特种材料的解决方案,以实现下一代创新产品。同时,肖特的高质量柔性光导等解决方案已被应用在芯片行业领先的光刻机中,帮助高度复杂的光刻机实现能够达到最严苛的精度。
解决痛点:
用“新”打通生产力发展中堵点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
打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障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在此次技术装备展区内,临港新片区的一家企业吸引着众多专业观众的目光。别看这家名为“project44 ”的企业展台不大,但其构建的供应链系统却覆盖186个国家,链接了超过24万家承运商。包括制造业、汽车、零售、生命科学、食品饮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的1300余家全球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project44 ”有何特殊之处?关键在于,它能够通过分析工具提前识别潜在的物流风险,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企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目前国际供应链管理面对诸多挑战,包括库存可视化、仓库及货场运营效率、运输执行、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导致企业在费用成本、冗余库存和客户流失等问题上损失数百万资金。”project44大中华区总经理谭帅如此说道。
谭帅告诉记者,此次进博会上,该公司推出了创新供应链可视化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设施操作,对承运商和运输路线制定更加灵活的采购和执行决策。此外,全新的管理自动化平台能够提升货物在各类仓库和配送中心间的流转效率直接关系到最终交付的顺畅与否,一旦运营及效率出现问题,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整个供应链造成深远影响。在北美市场,project44场站管理自动化平台平均为客户实现了30-45%的货车进出场站及装卸货效率提升,减少了20-25%的滞箱费用,并降低了10-30%的货车在场站内外的等待超时费。
同样提供解决方案的,还有首次参展的新思科技,其展示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驱动型芯片全面解决方案,致力于从芯片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人工智能的广泛普及不仅大大改变了创新方式,也加快了创新速度。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智能系统的爆炸式增长,企业不得不重新开发计算技术,改变芯片设计方式。
“芯片的制造,就是在不断寻求一个平衡点。”新思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既要运算速度快,又要体积小,还得功耗低,“这其实都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企业在制造芯片的过程中必须不停地进行尝试,浪费时间也浪费开发费用。”
据了解,作为一项变革性技术,人工智能已成功融入那些用于优化芯片设计和分析海量数据的工具,从而提高了整个芯片开发流程的效率。新思科技为此开发了涵盖了数字、模拟、验证、测试和制造等全流程的全栈式解决方案“Synopsys.ai”,通过大数据训练,为制造企业在芯片研发中提供“参考答案”,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
头图为技术装备展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