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两三岁的幼儿在育婴师、保育员的陪伴下开心地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玩具;另一边,年轻的父母终于获得了片刻的喘息,坐在休息区里放松身心。两年多来,曹杨街道的四家社区“宝宝屋”曾用爱托举过3380个家庭。
“从呱呱坠地的婴孩,到垂垂老矣的老者,为了构建属于人民的理想之城,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呢?”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社区的代表,市人大代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许春辉始终关注“一老一小一弱”等特殊群体的托底保障,这一次,围绕“社区托育”,他又带来了新的金点子。
他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上海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扎实推进,生动体现了上海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的地位,也传递了上海的暖意、惬意和诗意。“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区托育点扩优提质量’,对此我深有感触。”许春辉说,过去大家对曹杨的印象是“老龄化程度高”,但近两年,随着新楼盘的开发,真如副中心的持续建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曹杨安家,“家门口的托育服务”成了刚需。
他告诉记者,目前,曹杨社区范围内已建成4家“宝宝屋”。单单去年一年,4家宝宝屋就曾开展线上线下公益早教服务惠及1722人次,330公益服务课程参与人数突破1000人次。不过,他走访调研发现,居民对宝宝屋的布点、预约机制和服务质量还有更高的期待。
因此,许春辉建议各街镇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社区规划,将社区“宝宝屋”纳入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必选项,与综合为老服务设施、社区食堂等同步规划建设,实现“家门口”老幼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优化随申办社区“宝宝屋”的预约通道,简化流程、明晰指引,方便居民操作,并增设“家长反馈”模块;“我们也可以探索拓展多渠道的预约方面,增开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模式,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他说。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许春辉建议进一步明确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保育师、育婴员等需持相应等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岗,并由教育部门牵头对其开展运营督导和日常巡查工作。
“人民之城,不应仅追求建筑的高度,更要有饱含人文关怀的温度。”许春辉说,他将把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使命,切实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履职行动;密切联系群众,建言献策,监督民生实事相关建议落实,以踏实的工作回应群众关切的期盼,让居民的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头图为许春辉接受采访。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