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正在重塑人类社会。面对科技浪潮,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应对?3月1日,一场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讨论在复旦举行。
在这场以“AI驱动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与范式变革”为主题的大会上,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大会邀请400余名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领导和专家共聚复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AI)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融合,聚焦AI4SSH(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人文社会科学智能),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大会发布由复旦大学牵头编写的国内首部《未来已来——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蓝皮书》。这是复旦大学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的成果结晶,标志着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的新起点,将吸引更多学者关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文科创新提速。
《蓝皮书》由复旦大学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牵头,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和德勤中国共同编写,于2024年3月6日启动筹备工作,历时一年,集聚53位权威专家,达成了产学研三方十余家单位的深度合作,从不同学科视角对AI与人文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挑战、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前沿进行了全面梳理。
“人文社会科学的复杂性与自然科学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自然科学往往是基于客观法则,是可验证的。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规律规则相对弱,验证难度也较大。”《蓝皮书》主编之一吴力波教授介绍,《蓝皮书》所关注的就是如何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对社会复杂系统的内在特征进行解构,对于各类主体间复杂关系进行刻画,从而进行更好地进行预测以及进行部分的证伪。
全书分为理念、方法和应用三个篇章。理念板块聚焦范式变革,探讨了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人文社科研究范式变革、复杂社会系统仿真赋能科学决策、AI4SSH的数据创新与规范和AI4SSH的关键算法与模型。其中,以“模仿”为目标的机器学习和以“模拟”为目标的计算模拟两大技术取向是本书亮点之一。
方法板块聚焦方法创新,分析了AI4SSH研究前沿趋势、计算社会科学与AI时代的舆论与教育研究、AI赋能的群体行为仿真与预测和AI时代的经济金融研究与预测。在这一篇章,本书不仅从社会维度挖掘社会运行内在机理,也从人文维度揭示文明演进的内在规律。应用板块则将视野投向更广泛的产业应用层面,研究AI赋能的产业变革与展望以及AI赋能的企业智能决策与效率变革。
头图为主创团队代表共同发布《蓝皮书》。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