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平均年龄超60岁!上海最近这三类电信网络诈骗案多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5-05-21 13:58

摘要: 目前,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前3位的分别是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


5月21日,记者从上海警方了解到,目前,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前3位的分别是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其中,冒充客服诈骗在老年群体中持续多发,受害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


冒充客服诈骗持续多发,受害者均龄超60岁


据警方介绍,在发案最多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中,有4种诈骗手法较为突出。


其一,仿冒正规平台。诈骗分子制作虚假APP或网站后,利用社交群、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下载链接,诱导受害人进入山寨平台投资。


其二,建立情感信任。诈骗分子在婚恋网站、社交APP伪装成功人士,以恋爱交友为由,与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后诱导投资虚假项目。


其三,小额返利诱导。诈骗分子虚构短期投资项目,引诱受害人投资,初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后,诱导加大投入后续卷款消失。


其四,保本高息诱骗。以“稳赚不赔”“高年化收益”为噱头,虚构债券、股票、贵金属等投资概念,通过虚假宣传吸引受害人。这类诈骗常承诺年化收益率超过20%,远超正常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冒充客服诈骗在老年群体中持续多发,受害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有2种诈骗手法最为突出:一是以退款理赔为由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物流或客服,谎称商品质量问题或快递丢失,诱导下载会议软件开启共享屏幕,通过伪造理赔链接实施诈骗。


二是以账户管理为由实施诈骗。诈骗分子声称误将用户升级为VIP会员,以“自动扣费”等理由,诱导受害人共享屏幕,支付手续费。事实上,此类手法系前期“微信百万保障”骗术的变种,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诈骗分子会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后,再进行操作转账。


此外,据警方介绍,在资金端转账洗钱方面,随着“断卡”行动的不断深入,打击“涉诈银行卡”效果明显,相较于以往通过银行卡多级拆分转移涉诈资金的方式,当前线下取现的洗钱方式更为多发,如利用专人上门、快递、网约车等形式,转运受害人手中的现金、黄金以及购物卡等高价值物品。


近期,静安警方侦破了一起“传统刷单话术+新型‘埋包’转赃”案件,随着“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打击力度和宣防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诈骗分子还想出了远程操控受害人将现金、黄金埋入指定地点,再遥控专人进行取现的转赃手法。


打击违规办理电话卡的涉诈黑灰产团伙


对此,上海警方通过对涉诈多发类案引流端、资金端的系统分析,研究梳理出1700余条高风险涉诈线索,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据此牵头全市公安刑侦部门自主开展“小切口”集中清查整治行动,累计抓获开卡、收贩卡、电话引流、线下取现等涉诈黑灰产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取得阶段性成效。


5月初,刑侦总队在侦办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过程中,对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电话卡的可疑情况开展反查,针对性组织“小切口”行动,通过循线深挖、集中收网,成功打掉一个涉及开卡、地推、收卡、接码等多个环节,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违规办理电话卡的涉诈黑灰产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证涉案电话号码1.3万余个、接码短信35万余条。


经查,犯罪嫌疑人董某曾在银行、通讯运营商等公司工作,对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开卡业务均较为熟悉。辞职后,便与诈骗分子相勾连,伙同他人成立劳务分包公司,专门从事银行、通讯运营商外包的“地推”服务,在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后,又违规办理、贩卖电话卡给境外诈骗团伙,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切勿贪小而去办卡成为电诈“工具人”


其中,不乏有一些学生和老年群体受骗上当被利用,充当了电信网络诈骗“工具人”。针对学生群体,该团伙通过招募学生兼职拉人头的方式,许诺其只要拉够一定数量需要办理储蓄卡、信用卡的同学前往咨询,就可以获取200到300元不等的好处费、人头费。一旦有人咨询,犯罪嫌疑人以办理信用卡、储蓄卡送礼品、现金返利为诱饵,吸引学生办卡。


在办卡时,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身份和人脸信息,违规办理电话卡。针对老年群体,该团伙在各大菜场、商场等地,以开户后三个月即销户、开户即赠送大米、鸡蛋等为诱饵,诱骗前来领取免费赠品的老年人开办新入网手机卡,随后将这些已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的手机卡非法截留。


同时,经关联浦东警方前期查证情况,发现该团伙在非法获取这些电话卡后,会安排专人将这些电话卡插入“猫池”来接收验证码,再将验证码转发给境外诈骗团伙,注册短视频、购物、交友软件等平台账户,为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


目前,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上海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信息保护习惯,涉及身份验证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也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切勿为了蝇头小利,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


头图为上海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警方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老中医”独家秘方保证药到病除?...

上门免费擦油烟机,忽悠老人一次性...

网店刚注册就获百余订单并退货?实...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