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介绍上海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此次《若干意见》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面三个方面,推出了16条举措,共计39项任务的改革组合拳。
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若干意见》主要聚焦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围绕创新关键环节补齐链条、优化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构建起支撑科技创新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此次改革的重点放在“强主体、补链条、改机制”三个点上。
“强主体”就是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在科技服务业领域的创新投入,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能级。一方面,培育一批服务质量好、创新动能足、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业品牌;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实现跨界融合,提升智能化、集成化、平台化服务能力;同时鼓励科技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
“补链条”则是要围绕全过程创新、全链条加速,重点关键环节补链、延链、强链。例如,强化技术与市场可行性“双验证”功能,打通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孵化及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深化科技类学会、协会的治理改革,强化科技咨询服务和科技智库建设,深化科技期刊改革。
“改机制”将聚焦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支持机制、管理机制、服务机制上持续优化完善。例如,在支持机制上,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现更加便捷化的专利授权;发布科技服务需求清单,给市场主体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在管理机制上,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施“无感监管”。在服务机制上,推动科技创新券“扩围增类”,全流程“免申即享”改革,让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普惠;简化优化科技展会、论坛、大赛等活动的报批流程。
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
翟金国介绍,在供给侧层面,有7条举措,聚焦服务质量提升。一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力度;探索试点“科学数据银行”,推动大数据、大模型在科研细分领域的垂直应用;二是创新概念验证建设运营模式,建立“未来产业基金+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产业集聚区”联动布局的机制;三是深化科技社团和科技期刊改革,打造多元开放、充满活力的科技社团体系,提升相关专业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四是强化科技咨询服务和科技智库建设,构建由硬科技、软科学、管理类等专家组成的协同研究网络;五是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针对新兴产业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六是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深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试点;七是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立算力设施的开放和优惠使用机制,支持在线检测、物联网智能检测等新模式。
在需求侧层面,围绕市场升级提出4条举措。一是加快推动应用场景开发与开放,发布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清单,激活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服务“首创”示范应用场景建设;二是优化财政科研经费和科技创新券支持方式,将概念验证、科技咨询等纳入科技创新券服务范围;三是扩大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科技服务业企业投资、更多科技服务业态落地;四是提升科技服务业全球化能力,支持合同研发机构对接国际标准,推动建立结果采信互认合作机制。
在发展环境方面,5条举措强化科技服务要素保障,包括壮大人才队伍、优化科研数据的跨境流动管理、助力企业融资和降本增效、加强科技服务业品牌培育、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
头图为发布会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