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2025年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顺利开工。据悉,这个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上海市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和《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年内,修复岸线总长约57.18千米。
记者从工程启动现场了解到,该项目修复区域位于崇明岛南沿、杭州湾北岸西段以及大金山岛,修复岸线总长约57.18千米,生态修复面积182.73公顷,包括崇明南沿局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杭州湾北岸西段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大金山岛保护修复工程等。此外,还将同步开展相关监督管理与运行保障能力提升、跟踪监测及效果评估,工程建设周期三年(2025-2027年)。
例如,工程针对大金山岛近岸牡蛎生境受损、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在大金山岛西南侧潮间带开展牡蛎礁生态修复措施,沿潮间带散置牡蛎礁体,补充礁体固着基1.23公顷,以保育生态系统功能空间。旨在通过建设牡蛎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底栖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的生息场所,达到恢复水生物资源的目标。
总体而言,这一修复项目以构建“生态复苏和美海岛、和谐共生美丽海湾”为目标,岛陆联动、南北联通,形成“两岛一带”修复布局,实现长江河口海域“和美海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先行示范和杭州湾北岸生态廊道贯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市海洋局重点实施了临港、奉贤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整治修复岸线34.45公里、滨海湿地324公顷,盐沼植被恢复224.15公顷,海洋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下一阶段,上海市海洋局将按照《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的要求,持续全面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科学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监督,健全海洋生态保护监测体系,到2030年整治修复岸线长度不少于100公里,整治修复滨海面积不少于500公顷,初步构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海洋生态修复治理格局。
头图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效果图。市水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