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台风谣言背后,自媒体造假治理如何突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徐巍 发布时间:2025-08-01 17:41

摘要: 尽管自媒体造假“面广量大形式多样”,那么,如何在治理自媒体造假方面有所突围?


就在这周台风“竹节草”影响上海期间,一些人为了在网上博眼球、拉流量,或篡改、合成“奉贤地区严重内涝”的视频,或将三天前外滩观光平台上游客撑伞避雨的视频,造谣称台风当天大量游客被困外滩,更有甚者发布石门一路某网红商场门口积水严重的虚假视频……


对于这些造成负面社会影响的自媒体内容,在台风过后,炮制者即因虚构事实、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均被上海警方处以行政拘留。


仔细看来,这些视频有一个共性——都不是“一眼假”。有的是通过模糊时空,来一个乾坤挪移;有的则是运用视频编辑软件甚至Ai助力,混淆视听。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工作在上海,或是因为本地权威媒体的及时辟谣,这些视频逼真度极高,受众极易上当受骗。


如果纵容此类虚假自媒体内容肆虐,后果不堪设想。大到发生在公共安全的关键领域,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动摇人心,冲击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小到出现在民生、保障等方面,让老百姓“白跑一趟”或蒙受经济损失,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中央网信办自7月2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集中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乱象,从严打击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曲事实等突出问题。毫无疑问,是对近来自媒体虚假内容治理的一个精准的重拳。


尽管自媒体造假“面广量大形式多样”,那么,如何在治理自媒体造假方面有所突围?笔者认为,落实“标注机制”是杜绝虚假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这其中,“重要信息”和“人工智能生成”的标注显得格外重要。


所谓“标注机制”,就是在自媒体内容显著的位置,对内容的出处、产生方式等信息进行标示和注明。


一方面,以往在一些自媒体账户,当面对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热点信息,往往视其为“流量密码”,通过未标注或未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将素材随意“嫁接”达到吸睛效果。倘若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等重要信息标注得明明白白,而不是不标注,或者用蝇头小字遮遮掩掩,就能显著增强受众对自媒体内容真假的甄别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Ai合成信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不断迭代升级,迷惑性也更强。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明确,为用户开展相应标注标识提供便利。应标未标的信息,不得进入算法推荐内容池。


眼下,为了便于自媒体的内容生产,大部分主流平台都会推出视频编辑软件,因此,从生产端开始,绝大部分的人工智能合成内容是“有迹可循”的。作为平台,一方面在技术层面落实好对人工智能合成素材的甄别,一方面为内容生产者标注标识提供便利,做好Ai合成信息标识将不是一件难事。从而,让受众在接受Ai合成信息时,不被蒙在鼓里。


当然,除了让受众有识别虚假消息的途径、抓手,还应尽力培植一批自媒体领域的“金字招牌”,才能占据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挤压伪科学的生存空间。


如今假医生传播养生知识,假科学家在为孩子们进行科普……传播专业领域的伪科学内容,也是当下自媒体平台上出现最多的一项虚假内容。因此,在自媒体自身做精品质的同时,有关平台等完全可以通过完善自媒体主的资质认证,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将资质认证领域、身份等信息向公众展示,打造一批没有虚假内容、可以让受众放心收阅的自媒体品牌。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离职后,员工名下的网红账号属于谁...

自媒体传播“福州路要拆”不实信息...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