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从长宁区消防部门获悉,今年以来,长宁区全力打造“家门口”的社区微型消防站,已分别在黄金城道、剑河路等5个高密度区域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投入使用,配备队员40人、消防车5辆。这些社区微型消防站投入使用不仅为“最后一公里”平安注入了战斗力,更是致力于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给居民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消防安全守护。
长宁区作为上海中心区,辖区内高密度居住区、复合业态建筑与历史老房交织并存。虽然辖区内已有三个消防救援站和一个特勤站驻点,但仍有群众希望如果“家门口”就有社区微型消防站,就能在火灾发生后“黄金时间”内更快响应。面对这一挑战,2024年,长宁区消防救援局把社区微站建设融入安全城区建设发展大局,根据长宁高密度区域科学规划站点选址,全力构建力量前置、反应迅速和覆盖全域的点位网络。
为建强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实战“真功夫”,长宁区消防救援局常态开展技能轮训和灭火实操。今年上半年,长宁区5个微型消防站共接处警311起,疏散群众13人,挽回群众财产损失20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灾情扩大,为专业消防救援力量赢得了宝贵时间,真正实现了“秒级响应、分钟到达”的“家门口”守护。
此外,长宁区消防救援局将社区微站嵌入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和“多格合一”综合网格治理,持续开展九小、沿街门店、居民社区等火灾防控巡查477家,督改整改隐患103处,有效降低了家门口的火灾风险。同时,依托区城运中心平台将社区微站人员化身“移动宣传站”,在人员配置上试行“4+X”组合,在原有4名社区微站队员基础上,与物业人员和居民消防志愿者“X”结对,定期走街串巷、敲门入户,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醒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教授灭火器使用方法,结合日常巡逻,清理楼道杂物、巡查飞线充电、劝导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发放宣传资料5500余份。发挥社区微站地理优势,开放社区微站接纳800余人并开展消防科普讲座20余次。
长宁区消防部门表示,年内将进一步推进社区微站和小型站建设,新增微站3处,完成微站升级小型站1处,达成“7+2”站点规模。未来,长宁区将持续深化微型消防站实战化运行,致力于将每一座微型消防站打造成居民身边的“安全前哨”。
头图为微型消防站人员正在展开实训。消防部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