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的压轴环节,8万个气球在天安门广场腾空而起,形成一道色彩斑斓的气球幕墙,将最壮观的色彩描绘在蓝天之上。现场,一对来自上海的兄弟热泪盈眶。“近距离感受大会现场,太壮观了,为我们强大的祖国感到自豪!”电话那头,哥哥何将斌的声音有些哽咽。
何将斌和团队在等待气球放飞环节的到来。受访者供图
2015年,何将斌和弟弟何将华作为气球放飞指导,参与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大会。10年后,他们再次赴京,带领团队又一次零失误完成8万个气球完美升空,为庆祝大会打上精彩的惊叹号。
再次赴京参与保障任务
今年3月,何将斌和他的团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任务,参与并指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大会的气球放飞。
“我们从中国气球艺术行业挑选55名精英,组成放飞项目的技术指导保障组,共同参与庆祝大会气球放飞相关事宜。”何将斌告诉记者,筹备期间,团队跑工厂、看样球、做实验、做气球充装氦气后各种环境的测试,最终确定了红、橙、黄、绿、深蓝、浅蓝这6个颜色以及放飞预期效果预案。
“进入训练基地后,做得最多的是指导志愿者如何给气球充气、控制气球大小、扎系气球、掌握放飞要领等。”何将斌表示,观众在电视上观看放飞气球环节,好像特别简单,其实没有那么容易。8万个气球统一尺寸,按照大会流程安排,充气绑扎时间不到90分钟,为严格控制气球的大小及其完成时间,每个气球充装氦气后均为指定的25厘米。
气球放飞没有那么简单
气球飞到高处,视觉上变得不明显,为啥还要严格控制气球的大小呢?
何将斌介绍说,之所以严格控制气球的大小,主要是因为大小一致的气球升空速度相同,从而形成气球球幕的效果。在反复试验后,指定用球的大小需控制在直径25厘米,最大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为最佳状态。因气球需要在指定时间抵达规定的放飞点,所以从吹第一个球到最后放飞将超6个小时,需要做好在烈日中暴晒的准备。气球属于乳胶制品,在天气的影响下容易热胀冷缩,从而决定了气球最后放飞的尺寸,尺寸也影响着气球的浮力、升空速度和效果。
8万个气球充气后,被分批放在100个白色金属立方笼内。立方笼的顶盖有两层,一层为金属,一层为塑料薄膜(有防雨遮阳的功能)。如果阅兵时下雨,可以在立方笼的塑料薄膜顶盖上扎孔,抖动立方笼上的金属网盖,让水珠脱落即可。如遇暴晒天,可往立方笼顶盖上洒水,降低温度。
这么多气球飞上天空,万一爆裂怎么办?何将斌称,所有气球内充的都是高纯度氦气。氦气不同于氢气,氢气遇到明火易爆炸燃烧,危险性大,而氦气为惰性气体,无论制作过程还是放飞之后都安全可靠。并且,这些气球都是100%纯天然的乳胶气球,100%可降解。
完美演绎不辱使命
氦气球充好气后,保持最佳状态的时间约为8个小时。
何将斌告诉记者,2日23时,团队一起乘车前往气球充气点位。虽然休息室可以休息,气球充气要在3日早上约3时才开始充装样球,可大家却激动得一夜没睡。
凌晨4时,志愿者2人一组,4人一笼,充装气球正式开始。7时左右,团队推着装满气球的立方笼前往广场,静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所有的环节都控制在预定时间之内。之前,400多名志愿者经过了超1500000个气球的强化训练,从最开始的10秒钟打不好一个气球,到最后能够在10秒钟内完成2个以上气球的充气和打结。8万个气球的充气和打结,我们规定的时间是不超过90分钟,而实际用时不到70分钟。”
气球放飞环节的瞬间。受访者供图
和10年前一样,这次的气球放飞环节依然完美。
“有幸作为气球充装技术指导,和大家一起圆满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何将斌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深深地感到自豪。“中国的气球艺术行业飞速发展,希望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祖国为我们感到骄傲。”
头图为8万个气球腾空而起的壮观场面。新华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