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脑绘制一张“高清地图”,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在沪成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5-09-20 14:00

摘要: 科学界正式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

9月20日至21日,作为第十八届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介观脑图谱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议聚焦“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研究,旨在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近3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国际脑科学前沿发展。


整合国际科研力量绘制大脑“高清地图”


此次会议也是“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的成立大会,会议宣布联盟成立,并举行了联盟成员单位的签约仪式。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院士就联盟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任务做了报告,并正式发布《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联盟成立和白皮书发布标志着科学界正式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全球范围内对灵长类脑图谱研究的系统性合作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整合国际优势科研力量、推动数据与技术共享、深化脑科学前沿探索提供了战略框架与合作基石。


“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是中国凝聚全球脑科学核心科技力量、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举措之一,将助力中国在国际脑科学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自2020年科技部在上海召开“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启动前期工作座谈会并宣告成立中国工作组以来,该计划已凝聚一批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并持续扩大国际合作网络。目前,中国在介观脑图谱绘制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方面已发挥引领作用。


图为蒲慕明院士发布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联盟作为“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的执行组织,现已汇聚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名成员。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美国哈佛医学院、德国马普学会、日本RIKEN、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60余家全球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盟还吸纳了多个国际同步辐射光源中心,包括日本的SPring-8、泰国的SLRI、约旦的SESAME等,彰显了联盟在跨学科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平台整合方面的优势。联盟在科研资源与人才结构上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合作潜力,为推动脑图谱大科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资源保障。


三大里程碑式目标愿景


《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白皮书》对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未来十年的核心任务进行了系统布局。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全球性、开放协作的科研网络,协调技术开发和脑图谱研究的国际力量;统一技术标准与数据规范,促进图谱绘制技术、关键设施、分析技术的全球共享。


在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图谱研究领域最终实现三大里程碑:一是绘制首个全面的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的灵长类全脑介观联接图谱,揭示支撑认知功能的神经网络架构原理;二是通过整合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等数据,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多组学的灵长类脑细胞图谱,揭示全生命周期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多样性的系统表征;三是绘制突触的精细三维结构图谱,识别与认知等脑功能相关的突触特征标记,揭示与衰老及脑疾病相关的突触超微结构。


会议期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George Paxinos、德国科学院院士Nikos K. Logothetis、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美国科学院院士Hongkui Zeng等脑图谱领域顶尖科学家分别做主旨报告。来自10多个国家的30多位知名科学家围绕“神经联接图谱”“突触联接组”“人脑图谱”“AI工具及数据整合新技术”等专题开展学术报告交流,分享了脑图谱领域的关键突破,分析了未来的前景和挑战,探讨了脑图谱在神经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本次会议不仅是脑科学介观图谱研究领域的一项里程碑事件,更是中国积极响应“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倡议、引领国际大科学合作的生动体现。通过整合全球顶尖科研力量、关键技术与设施等资源,该计划有望系统揭示灵长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奥秘,推动脑疾病机制研究、类脑智能发展与神经医学应用进入新阶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以实际行动开创全球科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未来。


头图为国际灵长类介观脑图谱联盟启动。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中国科学家实现脑图谱研究重大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