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上海无人机总量快速增长,无人机“黑飞”成为影响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风险隐患。9月28日,记者从上海警方了解到,其正深入推进无人机“黑飞”专项整治,建立严管严治工作机制,有效遏制无人机“黑飞”现象。
8月以来,上海市公安局启动无人机“黑飞”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未报备、未实名注册、超高飞行等“黑飞”违法行为。截至目前,累计查处“黑飞”案件778起,实名注册登记的飞手、无人机,较整治前环比上升125%和96%。
浦东:核心区域打出管理“组合拳”
“人”“机”“飞行”是无人机监管的核心要素,浦东警方以社区警务、进门入户为抓手,持续滚动排摸用户与“飞手”信息,从源头化解违规风险。
在核心区域治理中,陆家嘴治安派出所作为前沿力量,结合辖区高楼密集、人流庞大、金融机构集中的特点,打出管理“组合拳”。派出所会同分局低空警务专班,充分发挥专业力量优势,在小陆家嘴核心区域开展警用无人机常态化巡航与宣传喊话。
在人流高峰时段,警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广播系统升空,一方面实时管控小陆家嘴地区的空域情况,及时发现违规飞行行为。另一方面循环播报无人机合规飞行要求,如“小陆家嘴区域为加强警示区,飞行高度禁超120米,需提前通过‘随申办’报备”“请勿在高楼周边、人员密集区违规飞行”等提示,让安全理念随声波覆盖核心商圈。
此外,陆家嘴治安派出所还组织重点楼宇、企事业单位及物业负责人,联合街面综治巡防力量召开“无人机管控联防会”,明确各方在楼宇内部防范、违规飞行劝阻、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职责,推动“人人都是安全员”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结合楼宇民警走访,在人流较多的明珠环廊周边大屏轮播安全宣传视频,利用广播在环廊、滨江沿线播放提示语音,在楼宇、路面张贴告示,并督促物业加强视频巡查与实兵巡逻,建立信息即时上报机制,形成多方联动的监管合力。
花木派出所则以“精准提醒”为特色,助力低空安全宣传。派出所主动对接通信运营商,筛选辖区内购买过无人机或查询过相关信息的用户,定期推送定制化短信,内容涵盖禁飞区域地图、“随申办”报备步骤、“黑飞”处罚案例等。同时在社区服务中心、商场设置咨询点,民警现场指导报备操作,让合规飞行知识触达更多群众。
世纪广场治安派出所聚焦世纪公园这一浦东热门景点,针对性开展宣传。在公园入口、核心区域设置宣传展板,周末及节假日安排民警值守,解答报备流程、限飞区域等疑问,提醒游客严守安全底线,避免“黑飞”引发事故。
而前滩派出所也利用“公园巷咖啡节”及大型演唱会大客流,创新宣传模式与市民面对面开展无人机飞行的普法宣传,通过一次次的宣讲,让市民朋友们了解如何用“随申办”申报,合法合规进行安全飞行。
青浦:“长三角联防联动”合力精准打击
青浦警方则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宣传与防控并重,围绕无人机安全飞行管理,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宣防体系,着力提升群众守法意识和安全飞行自觉。
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系统性开展无人机飞行政策宣传和法律告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广泛发布无人机实名登记规范、飞行报备流程、合规飞行要求等安全须知,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通俗解读。
线下,针对辖区内环淀山湖区域、青西郊野公园等无人机“黑飞”高发区域,特别是环湖绿地、露营地、景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精准化、场景化宣传防控。
在广泛宣传、积极引导的基础上,青浦警方持续保持对“黑飞”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依托科技赋能和区域协作,不断提升精准查处和联合处置能力。9月以来,青浦警方已依托平台实现无人机“发现—预警—推送—处置”全流程闭环。截至目前,共查处未实名登记、未报备飞行、违规进入管制空域等“黑飞”违法案件26起,行政处罚26人。
针对跨区域“黑飞”情况,青浦警方依托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协作机制,联合吴江、嘉善、昆山公安机关共同建立环淀山湖区域一体化联防协作体系。通过联合开展应急演练、线索互通、案件联办等方式,成功互通跨区域线索8条,联合查处“黑飞”案件3起,切实把区位优势充分转化为警务合作效能,全面提升地区防风险、护稳定、促发展能力。
目前,通过“宣防+打击”双轨并进的工作模式,青浦区无人机“黑飞”预警总数和日均发生数量较1-8月均实现大幅下降,社会面依法飞行意识明显增强。
头图为上海警方出台相关措施有效遏制无人机“黑飞”现象。警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