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第232期上海科普大讲坛《新视野 新宇宙》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活动特别邀请诺奖得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Professor Brian P. Schmidt)作科普讲座,布莱恩·施密特教授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现象,与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共同荣获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讲座开始前,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为布莱恩·施密特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祖颖颁发了上海科普大讲坛荣誉纪念奖杯。
随后,布莱恩·施密特教授以《天文学未解之谜》(Some Unsolved Mysteriesof the Universe)为题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深邃而引人入胜的宇宙探索之旅。他从爱因斯坦提出又放弃的“宇宙常数”讲起,到哈勃发现宇宙膨胀,再到他本人领导团队通过观测Ia型超新星,于1998年做出了颠覆性的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加速,向公众描绘了宇宙波澜壮阔的过去与令人震惊的未来。施密特教授的这一发现也揭示了宇宙是一个由约70%的暗能量、约25%的暗物质和约5%的普通原子物质构成的奇妙混合体。
讲座中,施密特教授还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种独立的天文学探针交叉验证这一现代宇宙学标准模型。除了超新星,对宇宙早期“声波”化石的测量,也精确地印证了相同的宇宙成分比例,使得“宇宙是平坦的”这一几何性质得以确认。在最新发现方面,施密特教授重点介绍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等尖端设备的最新成果,包括在早期星系中发现黑洞的证据,以及寻找系外行星的蓬勃进展。同时,他也指出了当前最前沿的未解之谜:暗能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会随着空间的创造而诞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他提到了下一代空间探测任务,如欧几里得卫星(Euclid),它们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宇宙膨胀的历史,继续追寻暗能量的真相。
最终,施密特教授给出了一个既宏大又严峻的展望:除非暗能量突然消失,否则所有的星系最终都将远离我们而去,宇宙将在不断加速的膨胀中逐渐暗淡、冷却。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深刻思考。
头图为活动现场。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