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更是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10月16日,记者从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新闻通气会获悉,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将于10月18日至24日举行,聚焦 “科技创新”“宜居城市”“两山实践”等核心内容,通过场景化呈现、全民化参与、国际化联动,构建公众深度参与自然保护的科学实践网络,让“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创新绘就绿色未来”真正融入城市肌理、成为发展共识。
启动仪式将于10月18日上午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会议中心举办,展示前沿科技在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一江一河”智慧治理等生态保护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出本届自然保护周重点活动,邀请形象正面、热心公益的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传播大使发起“绿色未来行动倡议”,为市民带来自然、文化与科技巧妙结合的感官体验。
市生态环境局推出首批11条生态研学路线,从徐汇西岸“生态艺术骑游”到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探秘”,每条路线都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实践课堂;自然保护周期间,本市39家“上海市环境教育基地”和90家“上海市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向公众开放,市民可通过“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前往;10月13日至26日期间,支付宝空间站将携手多家公益合作伙伴举办系列科普讲座、环保市集、流动环保艺术展等活动;10月下旬起,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将携手上海科技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金山嘴渔村等单位,开展“我们的海洋,我们的岛”海洋科普系列活动、海洋科考船面对面、航海主题特展、海洋民俗特色文化活动、海渔文化节巡演活动等,通过生动的科普让更多人爱上“身边的海”。
本届自然保护周覆盖领域广、参与场景多,目前已确定各项活动将在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动植物园、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地标、人气商圈等场所落地。活动期间,组委会还联合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单位,推出“自然主题特色航班”“带着自然保护旗去旅行”等特色宣传活动,市民将在万米高空及城市各处邂逅吉祥物“申申”,共同勾勒绿色低碳发展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头图为活动现场。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